高校“精神食粮”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求是网发布于:2016-12-12

    近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载了国之栋梁茁壮成长所需的“精神食粮”,指引着未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向,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路标和灯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吃好主食,奏响主旋律。青年学生求知路上免不了饥肠辘辘,如何补充尤为关键。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人应当善于鉴别哪些物品食用有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那一道百吃不厌的主食,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着眼于传承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深化共产主义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补充营养,发出时代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聚焦时代发展与社会变革,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高青年学生认识世界和把握规律的能力,不断在回顾历史,探究当下,创造未来中汲取养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新成果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引导青年学生紧紧抓住这一成长成才的能量包,嚼细吃透,补足前行路上的体力。还要发挥时代楷模的榜样引领作用,让焦裕禄、杨善洲、沈因洛等先锋人物的一个个鲜活事例,一幕幕感人故事在校园生根发芽,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年学生追随时代先锋足迹,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化作投身党和国家建设的行动自觉,增强勇立时代潮头的动力。

    口味调剂,弹出多重奏。青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营养重要,口味同样不可忽视。高校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打开方式”,注重把握学生思想特点,贴近学生接受习惯,构建起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师生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将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成深受学生欢迎的热门课程。一要培育发展网络阵地,推进“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打破单一的教材授课模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创新理论成果,制作成网络教育课件,上传网络教育平台,提高传播效率;满足青年学生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建立思想政治“微课程”视频库,将视频课程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传播,让思想政治教育触手可及。二要建立红色课堂,传承红色基因,将政治理论以直观的方式根植于大学生思想深处。组织高校学生到革命旧址重温抗战史,重走长征路,体悟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在今昔对比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只有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精神食粮”的价值,青年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党和国家的事业才会高歌猛进,谱写出更加壮丽的乐章。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阳市旅游局)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