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专业紧密对接厦门支柱产业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20-08-06

  昨日上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召开主题报告会。

  “高原”起“高峰”,创新加速跑。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秉持“因城而生、为市则活”的信念,以“三高”专业建设为载体,结合创新专业评价和教师激励制度,提高专业与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契合度,推进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养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文/ 本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李玉芬 戴力芳 图/ 本报记者 林铭鸿 实习生 常雅聪

  校企协同共建“三高”专业 

  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厦门支柱产业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关键。为激活专业建设的内生动力,主动汇聚企业优质资源,近年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简称“厦门城院”)启动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示范专业培育项目建设工程,即“高峰”“高原”“高地”专业培育项目建设工程,简称“三高”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构建“三高”专业建设评价激励机制。近年来,学校“三高”专业建设实行年度考核制,每年委托省教育评估中心对择优遴选立项建设的“三高”专业进行年度考核,提出“三高”专业的评审定级意见。通过考核定级,将建设成效与专业建设资源配置、专业招生指标分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教师职称评聘等挂钩,形成专业建设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促进了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截至2019年,厦门城院培育了旅游管理等2个“高峰”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10个“高原”专业、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14个“高地”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5个专业成为教育部认定的骨干专业,电子信息云等4个专业群成为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厦门支柱产业,与地方产业需求的契合度更高。

  与厦门轨道集团共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2017年12月立项为福建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培育项目,2019年10月立项为福建省首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

  与南京五十五所共建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腾讯云工匠工坊”,汇聚高水平企业资源,按校企 1:1 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引进的企业真实项目变革课堂教学。在2020 年中国科教网全国职业院校分专业竞赛能力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二。

  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显著

  为产业发展输送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

  课程建设是“三高”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2013年以来,学校进行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专业课程项目开发与实施。截至2019年底,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08门,其中101门为“三高”专业课程,占比93.5%。与开发课程相关的“三高”专业教改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的5项。

  2016年以来,“三高”专业新建及改造提升了109间对接产业、支撑专业,体现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理实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室),建成了智能制造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与厦门太古飞机公司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29家。与厦门轨道集团共建“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服务员工培训和轨道专业学生实训。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与行业企业共建的海洋新能源和智能装备应用技术工程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校企协同创新中心。

  2019届毕业生本省就业率93.78%,在厦门就业76.20%,留厦就业的学生82%在千亿产业链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98.26%,为福建和厦门新经济和产业发展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三高”专业建设的探索实践,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充分肯定和兄弟院校的认同,学校领导多次在重要论坛介绍学校“三高”专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近年来,学校多次被评为“厦门市民最喜爱的职业院校”。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并入选“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对标国家“双高”计划,持续深化“三高”专业建设,把“产教融合发展,大爱匠心育人”特色办得更加鲜明,更好地服务我市新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链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

  “3+3+5+2”

  专业建设有新思路 

  鲁昕

  昨日上午,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云顶楼演播厅,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做题为“新经济 新技术 新职业 新专业”主题报告。

  面对数字经济新的经济社会形态,鲁昕认为,数字经济的新特征新业态新模式场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推动新的职业应运而生,职业教育也有了新的机遇、要求和挑战。

  在鲁昕看来,职业教育要立足于数字经济时代,进行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首先要研究国家战略,其次要研究市场需求,然后对接先进技术,最终形成专业和课程改造方案。现场,她还提出“3+3+5+2”的新专业建设新思路。第一个“3”是系统思考“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三个问题;第二个“3”是做好“三个适应”,使职业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5”是处理好“五个关系”,即处理好传统专业和现代专业的关系,处理好一体化设计与特色设计的关系,处理好分段培养与系统培养的关系,处理好教育主导设计和行业指导设计的关系,处理好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关系;“2”是做到“两个兼顾”,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既要兼顾职业院校系统培养全日制学生,又要兼顾职业教育终身学习非全日制学生。

  鲁昕还调研了厦门城院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学校推动产教融合、共同发展的办学成效,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的育人方式给予充分肯定。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