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马巷镇五美社区:“我们需要什么,清楚书记最清楚”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18-04-12

  

在陈清楚精心打造的社区老人幸福院里,老人们每天都可以吃到免费的午餐。

  

陈清楚(中)到幸福院里探望老人,老人脸上洋溢笑容。

  4月9日,还未到正午,一股浓浓的香味便从翔安区马巷镇五美社区老人幸福院的“雨花斋”荡漾开来,100多名老人端着碗筷,在热腾腾的饭菜前有序地排着队,同样的笑容舒展在他们布满皱纹的面庞上。有位个头不高的中年男子,一边在餐桌前忙前忙后,一边询问着就餐老人饭菜的口味。

  大约30分钟后,马巷镇深沟巷的一座古厝响起了敲门声,93岁的陈阿婆迈着蹒跚的脚步打开房门,不出意料,来者正是这名男子,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向老人递上了一个盛满饭菜的篮子。

  当地的老人几乎都知道,他就是五美社区党委书记陈清楚。

  在陈清楚精心打造的社区老人幸福院里,不仅每天可以吃到免费的午餐,大家还可以一起唱唱歌、跳跳舞、拉拉家常。而对年迈或者残疾无法出门的老人,他本人还带头做起了义务“送餐员”。

  虽然今年才42岁,但陈清楚却被许多人称作“老书记”。从2009年当上社区书记起,一连就是3任。不过,也有人说,叫他“老书记”,一来是因为他的任期长,二来则是由于他很有“老人缘”。

  作为土生土长的五美社区人,陈清楚21岁就开始在社区工作,并很快捕捉到了这些年当地明显的老龄化问题。“现在在我们社区,老年人的比例占到了近30%。”在陈清楚看来,向老年群体奉献爱心,并向全社会传递正能量,不仅是孝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为当地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固基石。

  对陈清楚跷起大拇指的,不仅仅是老人,孩子们也一样。小学四年级的李小璐在上周六的日记中写道:“陈叔叔把厦门著名的邱云飞老师请来,今天在社区书院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写作课,一个上午,他一直坐在教室的后排……”

  据称,厦门最早开展免费早教服务的社区,就是五美。为什么岛外的这个社区能走在厦门的最前列?当记者昨天把这个很多人问过陈清楚的问题再次抛给他时,他挠了挠头,却一时没有给出答案。

  “老百姓需要我们做,我们就得努力做呗。”陈清楚最后笑着说。也许,这就是这名共产党员心中最朴实而标准的答案。

  事实上,从9年前搬进书记办公室的第一天起,陈清楚就一直在寻找努力的方向。

  陈清楚烧的“第一把火”,是策划和组织了一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文艺晚会。他说:“相比城市社区,我们农村社区文化活动软硬件都比较落后,居民沟通和交流机会少,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打开一个口子。”

  如今,农村社区变成了城市社区,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五美也越来越有名。透过陈清楚多年前打开的那道“口子”,外人看到的是整个社区在文化活动驱动下的移风易俗,以及居民们精神面貌的转换。

  昨天,推开陈清楚办公室的窗户,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由红砖古厝与高楼大厦交错在一起的古朴而现代的画面,这时,又有一群参观者向着坐落在办公楼内的“五美家风教育馆”走来。

  传承古训家风,涵养党风政风——这一用家风家训等潜在力量带动党员干部作风转变、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的教育馆,在厦门乃至福建又开了一个先河。从去年6月份开馆到现在,已接待了200多个团体、2万多人次的参观者。

  当初萌发这一构想的,正是陈清楚。在他把提议提交给马巷镇和翔安区纪委时,大家一拍即合:“就这么做!”

  不熟悉陈清楚的人,其实并不会把他“有些胖、有些黑”的外表与其雷厉风行的个性统一起来。社区一位工作人员悄悄地告诉记者,别说“一周不休”,说陈清楚“24小时不休”,也丝毫不夸张。

  清明节当天,社区一位老人去世,急需办理手续,下午4时,陈清楚接到电话,正在扫墓的他匆匆赶回社区,为家属办好相关事宜。而恰恰也是在这一天的夜里11时,两个居民在房前争吵,陈清楚闻讯后,又披上外衣夺门而出。

  这其实只是陈清楚普通的一天,作为一名扎在基层的党委书记,他总是调侃自己干的都是些“琐事”。据称,为了一起邻里的房屋占地纠纷,他创下了自己社区调解的最高纪录——来来回回奔走200余次,每当回忆起这一幕,陈清楚总是谦虚地说:“效率低,惭愧。”

  话语间,陈清楚桌上的手机又响了——他手机的铃声,在此次采访过程中就没有间断过。这回,是他正在筹建的厦门首个城市社区教育基金会打来的,陈清楚说:“这个未来资助社区贫困孩子就学的基金很重要,现在突然有点急事,我得先走了。”

  陈清楚与记者匆匆告别。记者在不经意间瞥见了他写在工作本扉页上的一句话:“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为了让每个老百姓都有幸福感。”

  “我们需要什么,清楚书记最清楚。”这是昨天五美社区一位居民,对陈清楚的感慨。事实上,这不也正是普通老百姓,对一位基层党委书记最直接但却最深刻的评价吗?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