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禾山街道:创新型业委会 打造法治规范小区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18-08-03

 

 在珊瑚海小区,挂着三块牌子的“三合一”办公室,是业主常去、居民信任的地方。

  在新景龙郡小区,业委会正在监督物业和居民开展垃圾分类。

  厦门的城市发展轨迹由西向东,位于湖里区的岛内东部新城正加速崛起,一批高颜值、高素质的新型都市小区纷纷落成。

  新的开始,新的家园。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小区居民而言,如何依法依规,选出带头人,顺利组建小区业委会,代表居民行使权利?新成立的小区业委会,又该如何快速进入角色,主动承担起责任,让小区治理更规范,让居民生活更幸福?

  带着问题出发——我们走进湖里区禾山街道的新景龙郡小区和珊瑚海小区,在党建引领下,这两个成立不到一年的业委会落实湖里区小区治理“1+4+N”系列文件,积极探索制度创新、规范运作,让小区治理工作迅速走上正轨,赢得居民的点赞。

  制度创新  推动问题小区  变身放心小区

  “这个小区特别让我们放心,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店面管理……全部自己搞定,根本不需要社区操心!”这是禾山社区党委书记林银玲给新景龙郡小区的评价。

  不过,她口中的放心小区并非一日练成。看到今天美丽和谐的小区,很难想象1年前,它竟疑难问题一箩筐。

  延迟交房、水管破裂、电梯故障……刚搬进新房的新景龙郡小区居民就遇到一系列棘手问题,迫切需要选出代表与开发商商谈维权。

  面对困难,团结一心。在社区的指导下,小区居民们迅速组建起170多名热心业主的微信群,并着手筹备组建业委会。

  这个过程中,如何确保业委会的产生过程公平公正?小区热心居民总动员,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发动居民参与投票。投票当天,业委会候选人不得出现在现场,放置投票箱的地点专门安装摄像头全程监控。

  整个过程严谨、透明、高效,社区党委联合小区党支部全程监督,仅用一个月的时间,新景龙郡小区业委会就诞生了。

  值得关注的是,业委会主任吕海波一上任就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在他看来,担当小区带头人与党员有着共性,根本宗旨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吕海波的带领下,新一届的业委会快速进入角色,为小区量身定制居民公约,并把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写进业委会议事章程。同时,他们还创新建立“梯长责任制”,由群众投票选出的12名梯长深度参与小区治理,进一步激活小区内生动力。

  制度创新“破题”,一切疑难症迎刃而解。业委会选聘新物业公司, 解决水管破裂、电梯故障、 停车难、店面广告无序等问题,小区环境从里到外焕然一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如今的新景龙郡小区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环保典范小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联手推动垃圾分类走进每家每户,他们引进智能化垃圾分类系统、开展垃圾分类优秀家庭评选,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如今小区分类率高达97%。

  作风清新  党员干部领航小区治理走向规范

  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来到五缘湾北社区珊瑚海小区的党群活动中心门口,从上至下排列的三块金色牌子格外醒目。这就是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联合办公的所在地,每天都有居民进进出出,小区里大小事务都在这里商量。

  牌子容易挂,业委会的成立却是一波三折。2017年8月,为了让业委会顺利组建、票数达标,小区党支部业主带着热心业主上门宣传、挨家挨户递上票箱,历经了热浪滚滚的3个月,业委会终于选举成功。

  “选举中,我们努力推选有热心、有担当、有能力的居民进入业委会班子。”小区支部书记陈珺告诉记者。在新当选的13名业委会委员中,有一半是党员——这其中,处级干部张辉明被推选为业委会主任,律师康志杰则担任副主任。两位带头人都是在职党员,他们牺牲休息时间,制定小区治理的一系列公约、规定,甚至在出差的动车上还在修改。值得关注的是,制定小区相关规定时,珊瑚海业委会把湖里区出台的小区治理“1+4+N”系列文件作为依据,一一对照,成为他们推动小区治理工作的“秘籍”。

  经过连续几夜的深思熟虑、共同探讨,《珊瑚海小区业委会工作思路》正式出炉,确立了“共建共治共享和谐舒心小区”的一个目标,树立“公心”和“服务”两大理念,强化共识共鸣共振三种意识,落实“凝心聚力”四项措施,履行安保、监督、绿化、文体、财务五类职责,这份文件通过业委会成员表决,也成为小区走上规范化、法治化治理的开端。

  紧接着,《岗位职责及分工》《工作服务指南》等一系列规定也相继出台,每一位业委会成员都分工有责、责任到人,详细制定了例会机制、事件协调机制、事件督办机制等具体做法。条条框框一勾勒,业委会成员所有的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珊瑚海小区业委会还率先探索,通过发函的形式,督促物业服务。就在今年1月,业委会向物业公司正式发出“1号函”,详细列举了珊瑚海小区业主集中反映的高空抛物、油烟噪音、保洁不到位等9大问题,并提供了参考解决方案。到今天,这样的正式函已经发了7份,小区治理中的很多疑难问题纷纷巧妙化解。

  如今,更多的创新服务正走进小区居民生活。副主任康志杰牵头200多名热心业主共同组建了微信“停车群”,需要车位的业主在群上打声招呼,空出车位的业主就能提供方便。未来,这样的“潮汐式停车”做法,还将引入“互联网+”技术,让居民生活更智能、更便捷。

  观察  小区服务如何  由业委会打分

  在湖里区出台的小区治理“1+4+N”系列文件中,业委会的职责很明确,那就是要按照章程规定认真履职,做好物业服务企业的选聘、退出和日常管理监督,真正维护小区业主的利益。

  那么如何监督物业公司,形成良性互动?新景龙郡小区业委会妙招频出。

  记者在新景龙郡小区看到了一份物业管理服务工作评分表,上面详细记录着今年第一季度物业在多个方面的表现分数情况。

  原来,在公开招投标选择新物业时,小区业委会与物业签订的合同就明确规定,公共收入的分成比例与每个季度的服务表现“评分”直接挂钩。

  这个过程中,业委会成员和梯长组成“监督小组”共同行动,采取随机暗访的方式,对小区设备维护、治安卫生、消防绿化等七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如果没能完成标准,物业甚至还要向业委会“倒贴”部分资金。

  做得好就有更多的收获,物业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小区店面违规加装广告牌,物业及时进行劝导和拆除;小区内的老旧树木枯死,物业与业委会共同出资重新补种;小区出现卫生死角,立刻清理……“当然,评分只是手段,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才是目的。”业委会主任吕海波说。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