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区东孚街道:点亮居民心灯 传递爱和正能量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19-11-13
【人物名片】

  郑庆贺,男,79岁,退休干部,家住东孚街道天竺社区,海沧耕读文化讲师团成员,退休后长期担任海沧东孚街道非公党建指导员。

  郑庆贺在校园宣讲。 (受访者 供图)

  今年5月的一场大病,打乱了郑庆贺的安排。“原计划今年内到基层做满70场宣讲,现在看来任务是完成不了了。”日前记者见到79岁的郑庆贺时,他还处在病愈后的恢复期,却已着急着安排下基层宣讲。退休近20年的老郑常年把时间用在家风家训、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的宣讲上。

  基层宣讲  点亮乡亲们的“心灯”

  处在休养恢复期的老郑也闲不住,连日来,他在海沧区洪塘小学和第二实验小学开了两场讲座。

  今年5月,郑庆贺被诊断患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出院的时候,双脚还不能正常行走,医生叮嘱他要多休息,没想到他却拄着拐杖又走上了讲台。

  虽然不是海沧人,但郑庆贺自1965年来到海沧东孚镇后就把家安下来,早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乡亲们信任我,作为一名宣讲员,我有责任为新思想在基层落地落实尽一份力。”郑庆贺说,基层的宣讲就是点燃一盏“心灯”,无论是孩子、年轻人,还是老人,都需要在爱与正能量的鼓舞下不断前行。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郑庆贺每次在宣讲前都做足功课,备足资料,宣讲中还特意留出时间和台下的大小听众互动。在海沧第二实验小学,一位学生在听完讲座后站起来提问,“郑爷爷,我们平凡人也能成为英雄吗?”“人生一世,重在创造价值,只要走好自己的路,平凡人也是英雄!”郑庆贺回答。去年,他利用双休日时间,在东孚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作家风家训的专题辅导报告,每周一场,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家训”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海沧优良家风的好传统及时传递给广大村居民众。“乡村振兴,成风化俗是关键,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讲下去!”

  义务指导   推动开展非公党建

  郑庆贺曾担任过中小学校长、学区的副书记、乡镇的关工委副主任。在众多身份中,有一个他特别看重——非公党建指导员。2004年,退休的老郑被组织推荐,走上了非公党建兼职组织员的工作岗位。

  “私营企业,老板忙着抓生产挣钱哩,会不会支持党建?”刚开始,面对同事这样的疑问,老郑说:“我们是义务工作,真心付出,而且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总能感动他们。”

  实际上,老郑也是这样做的。有个星期六的晚上,老郑前往台资企业钢宇党支部上党课,前往钢宇的公交班次少,时间难等,晚上骑车眼力不好不安全,老郑怕来不及,只好提前走路,花了半个多小时步行到达。与会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员工们都被感动了,对老郑也更加信赖,有困难找组织,有心事找老郑的人也多了。

  有一家企业的3名外来务工人员找到老郑,请他帮忙协调子女入学问题。老郑二话没说,找到相关部门了解政策,又热心地找学校、街道反复沟通、协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妥善处理,让孩子有学上。

  为了不打搅企业正常经营,他主动配合企业调整时间,常常提早上班、中午坐班、推迟下班,有时甚至连双休日都用上。即使去开会或者到企业调研,他都自己徒步走或坐公交,绝不向上级党组织和企业提要求。扎实干好每一件事,让老郑的名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开始设立党支部,发挥党员员工的先锋模范作用,而老郑每次到企业,总要走进车间倾听党员和工人们的心声。他像亲人一样,与党员、员工在一起,把大伙儿的心拧成了一股绳,大家越干越有劲;他从不拿企业一分钱,却带领着党员抓党建、拼生产、比技能,为企业生产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