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区大同街道:智慧居家服务 社区养老更有保障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19-12-23

同安区西柯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揭牌。

  日前,同安区大同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成使用。这家照料中心也是继西柯镇照料中心之后,同安区第五家投入使用的镇级照料中心。

  今年以来,同安区不断加大养老事业投入,探索“互联网+养老”的居家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全区老年人安享晚年,实现“老有所托、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在同安区“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本报将陆续聚焦民生、教育、生态、经济发展等方面,展示富美同安今年以来取得的高质量发展成就。

  老有所托

  社区养老“护航”老人晚年生活

  “以后养老就有保障咯!”埭头社区居民苏国防激动地说。上个月,同安区西柯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揭牌,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看热闹。苏国防就是其中一名,看过照料中心后,他十分满意,觉得这里不仅环境好,配套也齐全。

  “居家社区养老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化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家庭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同安区民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正在逐步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为社区“空巢”老人营造一个“空巢不空心”的精神家园。截至11月底,已建成了3所日间照料中心及21个农村幸福院。

  近年来,该区高度重视养老事业的发展,全力推进“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拥有6所社会养老机构、5所镇级照料中心、72所农村幸福院,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逐渐成形。

  未来,该区还将继续加大投入,争取到2020年每个镇(街)至少1所照料中心,每个行政村1个农村幸福院,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40张,真正让辖区老人实现老有所托、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智慧养老

  大数据支撑提升服务质量   

  “老人有三怕,一怕没饭吃,二怕没人扶,三怕一个人。”大同街道同新社区的倪奶奶一句话道出了不少老人的心声。

  今年9月,同安区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项目启动仪式在洪塘镇塘边村、莲花镇溪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等4个主会场,以及140个村(居)分会场同时举行,这意味着同安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全覆盖,辖区内所有60岁以上老人都能享受到智慧养老的成果。

  “我们会派驻助老员入户建档,把信息上传至厦门市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一旦发生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调取档案,为老人提供更及时的帮助。”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个月,明溪村的陈阿婆就不小心滑倒了。助老员接到电话后,只花了10分钟就赶到老人家里,把老人送到医院。

  事实上,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还包括很多内容,如紧急救援、入户关怀、建立档案、文化活动、精神慰藉、社区参与、老年教育、咨询保障等。其最便捷之处在于,老人不用出门,只要拨打12349就能在15分钟内召唤助老员上门服务。与此同时,该平台收集了社区周边餐馆、便利店、药店、银行等信息,并整合政府、社会、社区等免费服务资源,可以及时灵活地按老人需求提供定制服务。

  医养结合

  助推养老机构迈上新台阶  

  如何推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迈上新台阶,让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之后能安享晚年?同安区“两条腿”并行,一方面通过政府监管的办法来保证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则刺激企业不断完善内在运行机制,深入推动医养结合发展。

  同安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年初,该区都会结合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申报,组织开展养老机构制度建设、人员管理、服务质量检查;定期到养老机构检查老年人入住登记、服务协议签订、健康档案建立、定期体检等落实情况;同时聘请有资质的社工机构定期对各养老服务机构、场所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考评,以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对于医养结合这一养老服务体系重要一环,同安区一方面积极引导养老服务机构与辖区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协作关系,定期为老人开展义诊、保健等服务,实现医养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引导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进高校学习提升,对于在院校就读养老护理专业及方向的大专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或在厦门市从事养老护理岗位人员给予奖励和补助。截至目前,该区大同、祥平、莲花、汀溪等卫生院已与大同田洋托养院、康福托养院、迦南地安养中心以及恩慧养老院签订了医养合作协议,并组织养老机构参加全国护理员证培训1批次、消防培训1批次。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