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18-03-23

  

围绕产业兴旺 着力生态宜居
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翔安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人才振兴  文化振兴

  生态振兴  产业振兴

  组织振兴

  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习近平谈乡村振兴

  

大宅“党建富民强村示范基地”红红火火。

  

走在生态九溪旁,让人心旷神怡。

  

▲干净整治的乡村路,成为不少自行车骑友的周末好去处。

  

澳头特色小镇的文创馆吸引众多游客。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摊开新时代翔安农业农村发展的靓丽蓝图,这样几个关键字眼清晰可见。

  它们,全都维系着当前翔安乡村振兴的庞大工程,春风拂面的翔安,正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月22日,带着泥土气息的风又在香山之巅掀起一层层淡黄色的“浪涛”,连片成势的油菜花吐露着芬芳,摇曳在纷至沓来的游人相机里。山脚下的大宅村,已经习惯用微信联络客户的农民们,依旧乐此不疲地卷起裤管踩在他们心爱的土地上,为新一年的收成忙碌。不远处,是翔安新城还在快速崛起的现代化楼群以及奔跑在纵横交错主干道上密密匝匝的车流。

  城市在快速拓展,但翔安农村人口多、农村占比重的格局没有改变,“三农”工作重要地位没有改变。乡村振兴!这不仅是今天翔安千千万万农民的共同呼唤,更是翔安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五大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个“三步走”的战略格局,如今已经摆在翔安区委区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案头上,嵌入对美好生活满怀向往的老百姓心里:2020年,翔安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向着宏伟目标迈进的征程并不平坦。一种在新时代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充溢在翔安党员干部们的胸廓。

  这里步步为营,绝不言弃,全都是为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翔安,正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全区上下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翔安,正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翔安,正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翔安,正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翔安,正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翔安,正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涉及范围广,触及层次深。举全区之力,围绕产业兴旺、着力生态宜居、立足乡风文明、着眼治理有效、瞄准生活富裕,翔安打出了一记又一记“组合拳”。

  大宅社区1200多亩火龙果地里,“党建富民强村示范基地”几个大字分外醒目,鲜艳的党旗飞扬在农田里,更飞扬在老百姓获得感不断提升的心里。这红彤彤的色彩,成了如今翔安乡村振兴系统工程中最亮眼而又深沉的底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春日播下的种子,必将在金秋收获丰硕的果实。

  【亮点】

  乡村游收入目标11.7亿元

  过去五年,翔安“民生新15条”等惠民政策“输血造血活血”作用显著,近3万被征地退养农渔民实现转产就业。

  翔安将力争到2020年,再培育一批市级及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民宿达到50家以上,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11.7亿元。

  完成87个美丽乡村建设

  翔安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四个全覆盖”,完成87个美丽乡村建设,建成11个省级示范村,小嶝、金柄获评“全国最美休闲乡村”,马塘村入选国家级新农村建设典范。

  农民收入增长目标8.6%

  2017年,翔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市第一,比全国提前四年、比全市提前一年实现翻番。确保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也作为一项“硬指标”列入新一年翔安“三农”工作计划。

  【亲历者说】

  大宅社区党总支书记陈锦芳:

  顺应产业融合大势  带领乡亲致富增收

  大宅社区暗红色的自行车道上,昨天一早就迎来不少骑行的游客,千亩火龙果地里随风摇曳的枝叶,成了他们眼中一道特有的乡野风光。大宅社区党总支书记陈锦芳正在为村里的民宿事宜忙乎,“现在许多客人都盼着晚上能在村里住一宿,躺在田边数星星,闻着火龙果树的夜来香气。”

  似乎在悄然之间,大宅的业态从千百年来的单一种植业,向方兴未艾的旅游观光业转换。陈锦芳指着村里一片古色古香的农舍骄傲地说:“现在,农民们空余的房子都要改成民宿了!”他的话语背后,是在翔安区乡村振兴战略中腰包日渐鼓起来的当地农民的笑靥。

  陈锦芳偶尔闲下来时,总喜欢掏出翔安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政策材料细细研读。他说,当前国家大力推动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大宅进一步打响火龙果品牌勾勒出“大方向”,而最终受益的,就是当地正不断更新致富思路的种植户们。

  大嶝红砖厝海鲜酒楼负责人许宏欣:

  与农渔民朋友一起  在创业路上打拼

  每到饭点,总有一缕缕海鲜清香伴着大嶝岛南部吹来的海风,牵引着各路食客前来,而他们,很多人都听说过许宏欣的名字。作为红砖厝海鲜酒楼负责人,他不仅把心用在“做菜”上,更把“如何用创业拉动当地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就业”当作自己的“必修课”。

  其实,从事多年餐饮业的他,对大嶝产业的悄然变换最敏感——传统的农业渔业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蓬勃兴起的休闲农业和旅游业开始为这里的人们带来新契机。在许宏欣的眼里,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为数不少的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理所当然地要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不少人留意到一个数字:仅在红砖厝海鲜酒楼,许宏欣就招收了46名这样的农渔民。“如今酒楼年营业额能突破1000万元,农渔民们功不可没。”许宏欣说,翔安在乡村振兴中出炉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推动农渔民转产就业,他自己同样也是“共同富裕”的受益者。

  【关键词】

  基础设施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农村道路、自来水网、垃圾转运、污水治理、农田水利、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弥合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实现城乡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同步提升城区和农村基础设施承载力。

  公共服务

  深化师资“集团管学校用”、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医养结合等改革事项,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和医疗、养老服务水平。

  污染防治

  实施“洁净蓝天”“清新水域”“清洁土壤”三大工程,推进石材、马赛克行业整治,深化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文化传承

  深入挖掘和弘扬厦门“六种精神”特别是“马塘精神”和“英雄三岛精神”,保护好金门县政府旧址、大嶝红砖古厝建筑群等文化遗产,支撑拍胸舞、南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荣杰园生态休闲农业的乡村游火爆。

  乡村旅游

  引导农村群众通过就业、入股等方式,与“下乡”的国企、社会资本组成联合体,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游业态,因地制宜开发农村集体发展用地,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增收。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