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 正文

陈嘉庚:倾资兴学 千古一人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17-05-31

  集美学校最早的校舍之一——尚忠楼,始建于1918年。(资料图/拍摄于19世纪20年代晚期)

  陈嘉庚一生创办和资助了118所学校。他几乎凭一己之力,把荒僻落后的渔村,建设成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专科,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男女学兼备的体系完整的学村;他把荒冢遍布的演武场,建成教学与科研并举的高等学府。他倾资兴学,牺牲了自己辛辛苦苦建造起来的庞大家业,用半个世纪的心血,建造起一座强大的“教育王国”,被称为“倾资兴学 千古一人”。

  苦心办教育 挽救家乡颓势

  1913年3月4日,集美上空响起第一声新式学校的钟声,乡立集美两等小学校开学了,集美社135名学龄儿童全部入学。陈嘉庚长达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大幕轻启。

  上世纪初,旅居海外的陈嘉庚回到家乡集美,看到孩童衣不蔽体、粗言野语、打架斗殴。集美与新加坡两地文明程度的差异深深地刺痛了他。为改变家乡荒蛮的现状,他出资创办乡立集美两等小学校,苦口婆心劝乡亲们送小孩入学。

  在教育凋敝的年代,办学最棘手的问题是师资匮乏。集美校友总会永远名誉会长任镜波告诉记者,办乡立集美两等小学校之初,陈嘉庚特地到省立师范学校考察,发现该校招收的几乎都是为了混文凭的富家子弟。他意识到,只有培育出优秀师资,才能力挽狂澜,拯救教育的颓势,于是着手筹办师范学校。1918年3月,集美师范开学。此后,他牵头出资创办的集美中学、集美女子小学、通俗夜校等也相继建成。

  为国计民生 培育职业人才

  陈嘉庚搞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振兴集美,他更把目光放向了民族的兴衰存亡。“陈嘉庚的教育理念,即便在现在看来仍是非常先进的。”集美校委会副主任、陈嘉庚纪念馆馆长、集美校友总会会长陈呈介绍说,陈嘉庚办学是为了培养人,推动国家发展,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最迫在眉睫的是人们的谋生问题,因此在基础教育之外,陈嘉庚格外重视职业教育。工、农、商等现代高等教育学科,近百年前陈嘉庚全都在集美学校开设了。

  毕业于集美水产航海学校的任镜波说,亲历过国门洞开、国土被强邻瓜分的陈嘉庚,在南洋看到海上的船只、船长都是别国的,对中国航运业的落后痛心疾首,决心开拓海洋,挽回海权。他为振兴中国航运业,开办水产航海学校。对这段历史,陈呈提供了另一个细节,1922年至1926年间,为满足学生出海实习的需求,陈嘉庚先后斥巨资建造、购买了两艘机动渔船。

  即便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陈嘉庚也没放弃办学。社会上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航海学校不办在海边,而是在山沟沟里,师生们在山间小河上搭台练跳水,说的就是抗战时期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内迁大田的事。

  他变卖家产 维持办学经费

  在完善职业教育的同时,陈嘉庚着手开办高等教育。1919年,他回国筹办厦门大学。集美陈嘉庚研究会副会长陈经华说,在筹办大会上,陈嘉庚认捐国币400万元,其中开办费100万元,经常费每年25万元,12年共300万元。而事实上,当时他全部家产为450万叻币,汇率是两块多的叻币才能兑换一元的国币,也就是说,他认捐的款项超过他的实际家产一倍多,他不仅把赚到手的钱捐了出去,连还没到手的钱也捐了出去。

  1926年后,陈嘉庚的企业经营开始陷入困境,公司持续亏损。但他仍竭力维持集美学校与厦大的经费。“为了维持办学,陈嘉庚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折磨。”陈经华说,虽然陈嘉庚从不承认企业收盘是因为兴学,但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最困难的岁月里,他甚至变卖了家人居住的别墅,所得钱款全部充当厦大、集美两校经费。新加坡报纸以 “出卖大厦,维持厦大”为题报道这条消息。

  另据悉,1932年,一家外国垄断集团向陈嘉庚提出愿意以停止支持厦大、集美两校为条件,帮助他渡过难关,被陈嘉庚断然拒绝。  

  【名人说嘉庚】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朱水涌:

  嘉庚精神是一笔财富

  研究陈嘉庚先生,还得追溯到1995年。那时候,我刚接手厦大鲁迅纪念馆的重新布置与文字撰写工作,开始大量接触厦大前辈们的日记、书信并走访多地,获得了校主陈嘉庚等一系列有关厦大详尽的素材。

  “久客南洋,心怀祖国,希图报效,已非一日”,这是陈嘉庚先生情感世界最深沉的自白。希图报效的拳拳之心,民族复兴的宏愿信念,高远卓越的胆识智慧,还有那流淌着黄河血脉的闽南人的诚毅慷慨,是陈嘉庚留给我们这座城市和中华民族的风范与精神宝藏。

  而这一切的形成,又与由这座城市走向世界的陈嘉庚的生命体验紧紧相连,这是一位华夏儿女在异邦土地上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的心中梦想,一位闽南儿女“已非一日”的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