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 正文

思明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来美术馆 看思明之美绚丽绽放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18-05-10

  人们在艺术展现场观摩欣赏。

  罗丹书法作品。

  孔继昭国画——《日光岩上春意多》。

  驻足观赏字画。

  边观展边讨论。

  观众观赏林世忠国画作品——《长龙跨海一城春》。

  林春雕塑——《回眸与闲适之卧》。

  古韵诗词、山水花鸟、城市变迁……一幅幅构思精巧、寓意深远的书法、绘画等作品,通过艺术家细腻而真实的笔触,多维度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历程,寄托着艺术家浓浓的家国情怀。

  “一城春色半城花”——思明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成立20周年艺术展4日在厦门市美术馆开幕。

  五月的厦门,因为这样一场集合了厦门改革开放以来文学艺术成就的艺术展,让文艺界人士为之振奋,让鹭岛这片土地百花齐放。

  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40年来,搭乘着改革开放的快车,思明区文化艺术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精品不断、欣欣向荣的生动景象。

  此次艺术展,展出涵盖书法、美术、摄影、剪纸、雕塑、篆刻等艺术门类的800多件文艺作品,用艺术的形式集中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思明区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成就,是思明区文艺界致敬新时代、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的一份深情厚礼。

  据悉,此次艺术展由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共厦门市思明区委宣传部主办,厦门市思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等承办。艺术展历时10天,将于5月14日闭幕,市民可免费观展。

  见证  艺术家用笔墨和镜头寄托深情

  徜徉展厅,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气息,更处处洋溢着厦门的城市气息。一条路、一座车站、一个码头……当这些具象的载体跨越几十年,以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眼前时,大家不由感叹:改革开放以来,思明区的变迁就浓缩在这次艺术展里。

  “能够一次性集合这么多艺术大家的作品,实属难得。”思明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盛龙对此次艺术展赞不绝口,思明区是艺术大区,厦门大部分艺术家都工作、生活在思明区,这次艺术展应该是历年来水平档次最高,涵盖范围最广的一次。

  国画展厅里,您可以欣赏到林英仪、张人希、杨夏林和孔继昭夫妇、张晓寒、王仲谋、许文厚等老艺术家的作品;书法展厅区,罗丹、虞愚、高怀、谢澄光、余纲、白鸿等老艺术家的一幅幅作品令人流连忘返。91岁高龄的著名画家魏传义专门以展览主题,挥毫泼墨“一城春色半城花”。

  一楼展厅,是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成立20周年艺术展。作为思明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展的一部分,它为这次展览注入了特别的意义。

  “我们成立于思明区,成长于思明区,我们是思明区的一分子,更是改革开放40年来,思明区重视文化自信和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现场,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会长林良丰真情流露,表达研究会在思明区落地生根、发展壮大的自豪感。

  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是改革开放背景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厦门第一批正式民间协会之一,是思明区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的生动写照。林良丰激动地说道,“我们以民间社团的身份佐证思明人对厦门的那份炽热情怀,对厦门文化艺术的那份自发、自觉的珍惜和坚守。”

  传承  老中青三代共同书写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二楼展厅过道,三个方形柱上的书法作品格外吸睛,书写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学艺术的重要论述摘录。

  10幅作品内容,由9位书法家挥毫。仔细欣赏,您会发现这组作品创作的用心——9位书法家涵盖老中青,寓意书法艺术的传承。组织书法家完成这幅作品的,是厦门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周兴栋。他笑着介绍,“参与的书法家最老的84岁,最年轻的30岁,既是用作品表达文化自信,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明区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这是罗丹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20周年而作的书法,我珍藏了30多年,这次为展览而拿出来……”二楼展厅里,罗丹侄子罗钟正在为观众讲解着作品。而他本人也为展览创作了一幅魏碑结合罗丹体元素的书法作品。同一个厅里,还展出了罗钟的儿子罗岚、孙子罗鸣的书法作品。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公开展览中展示罗丹家族四代书法作品。”真切感受到这次展览的重大意义,罗钟一家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传承的力量。他说,改革开放40年来,厦门、思明的文化艺术领域蓬勃发展,这离不开一代代人的传承,希望为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做贡献。

  特地从北京而来观展的人民书画院院长、人民大学教授杨彦在一幅幅作品前细细品味,“厦门在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中十分活跃,有很多积淀,文学艺术只有传承才能承前启后,才有生命力,这次展览就充分展示了文化传承的活力。”

  共鸣  观众讲述宜居创业的幸福故事

  有人赞叹不已,有人默默吟诵,还有人与同行切磋交流。一幅幅作品带来的感动和故事,让人真切地触摸到展览为观众带来的,是心灵上的共鸣,是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1988年的厦门火车站原来是这样,变化实在太大了。”摄影作品展厅里,33岁的贾亚楠浏览着一幅幅思明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旧对比图,不断地感叹。祖籍河南的他,开心地分享了他在幸福思明宜居创业的故事。

  “2000年我从老家来思明,当时住亲戚家,在厦大一带长大。现在住会展中心附近,自己开公司,学习结婚创业都在思明。” 贾亚楠感慨道,自己见证了思明区的飞速发展,不管是老城区的有机更新,还是东部城区的国际化发展,这些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明区让市民更宜居宜业的发展成果。

  78岁的杨国昌,不用看作品展签便能知晓新旧对比图上的一条条路,“这是霞溪路,这是思明南路……”他说,“新旧作品的表达方式很直观,思明人可喜的生活变化都融入在作品里面了。”对于老厦门人来说,这次展览所呈现的改革开放40年思明区发展变化和成就,更是触动他们回忆起那一个个镌刻着城区发展足迹的过程。

  “在展览上看到你爸爸的作品了。”市民张女士看到著名书法家虞愚的作品,立马拍下作品发给虞愚的女儿。张女士竖起大拇指,“这是一场高水准的展览,欣赏展览的作品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精彩看点】

  油画《风云》  展现邓小平风采

  鹭江之畔,伟人邓小平傲然而立。身后,依稀可见当时厦门高层写字楼的轮廓,远处则是鼓浪屿、大担岛、二担岛……著名画家唐绍云为这次艺术展拿出珍藏了20年的油画《风云》。

  “当艺术展向我约稿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想到这幅油画,太契合这次展览的主题。”唐绍云激动地回忆道,1998年在接到为邓小平视察厦门创作油画的任务时,构思很久都不曾下笔。

  1999年5月,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美军轰炸的事件发生后,愤怒不已的唐绍云突然有了灵感:毛泽东曾评价邓小平是“钢铁公司”,在逆境里也有钢铁般的意志。

  “我要画钢铁一般的邓小平。”最终,《风云》顺利诞生,不仅展示邓小平面对国际风云傲然屹立的领袖身姿,也画下伟人心中对特区的期许。

  水彩画《通衢》  画自家阳台所见

  蓝天白云、树木丛丛,车来车往中,远处依稀有船只的身影,BRT快速公交从家门口疾驰而过。展厅内,一幅写实的水彩画《通衢》让大家热烈地讨论起来。这幅作品是85岁的知名水彩画家郑起妙专门为展览创作的。

  画上内容是郑起妙从他家阳台望过去的景象。现场,他深情地介绍起创作的初衷,“画中四通八达的交通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缩影。我生活在思明,艺术创作在思明,对思明有着深深的感情。这次的作品取材于生活,把所见所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出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思明区不断完善的高品质环境。”

  装饰玻璃画《鱼趣》  专利技术很吸睛

  “这类作品叫闪光装饰画,通过在透明材质上绘画,结合反光材料,实现闪光效果。”满头银发的画家葛自鉴热情地向观众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家对她的装饰玻璃画《鱼趣》十分好奇。85岁高龄的她是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退休教授,这项绘画技术她已申请专利,“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大家深入了解闪光装饰画,有更多的人来研究、传承这一绘画艺术。”

  新旧照片对比  展示出改革变迁

  你见过1960年的鹭江道海滨公园、1990年的轮渡码头、1993年的思明南路、1994年的滨北官任社区、2009年的鹭江道吗?在展览中,一幅幅写满历史感的照片和今日发展模样形成对比图,十分震撼。

  这处别出心裁的展区人气很旺,观展群众纷纷拍下这些难得一见的照片。思明区表示,希望透过不同的镜头,直观地反映思明区改革发展变化,反映思明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人文环境变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用艺术书写思明区产业高素质、城区高颜值、民生高水平。

  【观展指南】

  本次展览共分四部分,分别在四个展厅展出:一楼展厅展出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成立20周年的艺术作品。二楼分ABC三个展厅,展出思明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艺术作品,其中:A展厅展出国画、书法、篆刻作品120余件;B展厅展出各类工艺美术作品80余件,涵盖油画、水彩、版画、漆画、珠绣、装饰玻璃画、剪纸等多种艺术门类;C展厅展出反映思明区改革发展变化的优秀摄影作品70余件和来自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雕塑大家创作的雕塑作品5件。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