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 正文

扎根基层默默耕耘 为美好生活奋斗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18-11-16
   陈建萍,是我市众多社区“当家人”中的一名代表,扎根基层11年,她带着前埔北社区的居民群众不断创新,深化改革,实现党建对社会治理的有效引领;杨希聪,从城市环境“美容师”,到残疾人士的贴心人,40年间,她始终站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为做好每一件事情而努力着;吴小汉,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在个体经营浪潮中获益的万千平凡劳动者之一,为了市场发展,他成为市场爱管闲事的“和事佬”,调解商户之间的纠纷、商户与顾客之间的纠纷,默默为市场繁荣发展保平安。

  他们来自基层一线,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辛勤劳动,成为厦门改革开放40年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陈建萍

  社区当家人 创新引领扮靓家园

  

陈建萍(左二)平日里和居民打成一片。

  11月6日上午,又是一个周二,前埔北社区居委会一楼的健康小屋前,居民一大早就来排队,等着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为他们义诊。等待之余,居民热络地拉起家常,有说有笑。

  每次看到居民的笑容,前埔北社区党委书记陈建萍的心里都很温暖。扎根社区已是第11个年头,社区方方面面的美丽蝶变,让她始终抱着一股干劲和信念,“要让居民享受更多改革红利,让居民生活更加幸福,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壮大健康小屋

  为居民请来更多医生就诊

  “周二是全科医生,周三是老年人常见疾病预防,周四和周五分别是妇女儿科问诊。”细数着健康小屋的服务,65岁的居民毛利平直点头,“各年龄段的居民都服务到,社区考虑真周到”。

  健康小屋的前身是社区妇检室,2010年前后,细心的陈建萍就发掘了社区退休妇科医生,不定期为居民问诊。陈建萍回忆道,2011年社区实行网格化后,搜索到不少退休医务人员。这让她立马有了想法:发掘其他科的医生,也给老人小孩问诊。于是,社区找到当事人一个个沟通,想法很快变成现实。随着健康小屋和家庭医生惠民政策的落实,陈建萍又联系共建单位的全科医生来义诊。

  义诊服务从无到有,从不定期到常态化,陈建萍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服务居民要从居民需求切入,而解决问题的举措,要考虑是否能持续下去,居民是否接受和满意。”

  引入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专业社工机构,让辖区失能、失智的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医疗服务;率先将厦门首家公办早教机构思明早教引进社区,解决早教和孩子上托班的需求……这些都是社区坚持多年的创新服务模式。

  从自我服务、志愿服务到专业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在参与、见证厦门社区服务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陈建萍直言,“从党中央到省市区各级对社区工作越来越重视,这是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好时机”。

  发动社区居民

  实现共谋共建共管

  孩子当起“摊主”,有模有样地推销物品,妈妈在一旁打下手,画面十分温馨。今年的重阳节,前埔北社区举办了跳蚤市场爱心义卖,义卖所得的部分款项捐给了社区“益朵花”基金,用于帮助社区困难老人。

  居民李新梅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参加,她是“辣妈帮帮团”负责人,“这次活动有30位辣妈带着孩子参加,用行动弘扬敬老爱老精神。”从最初的3名辣妈志愿者发展到现今的164人,说起社区成功孵化的社会组织“辣妈帮帮团”,李新梅夸起了陈建萍,“很感谢建萍,让我们全职妈妈能发挥所长,参与社区建设”。

  虽然家里有两个孩子要照顾,但陈建萍始终坚持学习,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并于去年获得厦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学历。成立“辣妈帮帮团”这一点子,便是她和研究生同学来社区调研的成果。

  义卖活动在前埔健身公园举办,望着眼前的美好景象,居民纷纷感叹,“这里以前可是一片杂草地啊”。而如今,前埔北社区公园已是“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居民的家园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陈建萍说:“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丰富了,居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要进一步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居民共谋共建共管,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人物名片

  陈建萍

  1983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思明区莲前街道前埔北社区党委书记。扎根社区11年来,她用敬业、创新精神引领社区发展,成为居民眼中热情又能干的“大当家”。2013年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201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声音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社区面貌的改变是城市改革创新的具体体现,是城市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的生动实践。在厦门思明社区工作的十多年里,我见证了社区配套越来越齐全,基层公共服务越来越到位,城市管理越来越规范。这些改变得益于厦门的包容、开放与创新,彰显了厦门的魅力与实力。我愿一如既往用心做好本职工作,将有限的能力与无限的热情奉献给厦门逐梦高颜值高素质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伟大事业中,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杨希聪

  群众贴心人 做好残疾人服务保障

  

杨希聪(中)参加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

  “紧跟时代,永葆本色”,这是采访过程中,杨希聪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从城市环境美容师,到残疾人士的贴心人,40年间,她始终站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为做好每件事而努力着。

  美化城市

  默默付出改善城区环境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1976年,上山下乡后的杨希聪被招聘到厦门环卫处当清洁工,身为城市美容师,她对这份工作所付出的辛劳深有体会。

  杨希聪所在的厦港区段,陡坡、沙土路多,拉着木板车走过,难免颠簸、尘土飞扬。“上坡要推,下坡要扶。那时候年轻,常常一路‘啊啊啊’叫着,一路跑。”杨希聪回忆说。

  但是这样一份工作,让她受到了朋友和路人不解的目光:一个有着高中文凭的人,怎么会去扫马路?由于担心遇见熟人,初到岗位时,杨希聪总是把帽檐压得低低的,口罩遮得高高的,只露出一对眼睛看路。

  环卫处主任的到来,改变了她对这份工作的看法。“主任没戴帽子,没戴口罩,下大雨连件雨衣也没穿,跟我们一起清垃圾。人家不也是有知识的人吗,他就不怕脏不怕臭!”杨希聪说,如果没有清洁队伍的劳动,当时全区每天150吨的生活垃圾就无法清运,美丽的城市就会变得又脏又臭;如果大家都想着当干大事的英雄,不愿在平凡工作中做默默无闻的配角,那么城市就不能发展,社会也不能进步。

  意识到这一点后,杨希聪不再捂着脸干活了,她的工作越发起劲:手碰伤了,用手帕包住伤口继续干;老居民行动不便,她还会主动上门收垃圾,帮忙倒垃圾……在她和工友们的努力下,人员不足、运力不够等问题被克服,破烂杂物、土头污秽等死角被清理,厦港区段的环境卫生也得到了较大改观。

  摸索创新

  承上启下保障残疾人生活

  离开环卫处后,杨希聪先后在厦门市总工会、厦门市残联工作。如今,她虽已退休,但还是和年轻人一同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做承上启下的工作,配合残联、创造条件,为残疾人士提供培训、就业保障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辅助设备,摸索康复和残疾预防方面的手段。

  “改革开放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保障残疾人的政策和举措也不例外。”说到这里,杨希聪欣慰地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曾经又聋又哑的蓝维晖,在残联的推动下,接受了王永庆基金会人工耳蜗的捐赠,经康复后,说话表达已和健全人几乎没有区别,不仅进入厦门市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工作,他的家庭还获得了“2015-2017年度厦门市文明家庭”;曾因小儿麻痹症而导致右下肢残疾的吕炳车,拄着双拐带领同安一中的学生们遨游书海,既拥有一份热爱的事业,也有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

  相比多年前,环卫工人的工具更加现代化,每个人也都跟上了时代步伐。“为国家点赞,为特区点赞。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杨希聪说,希望自己还能发挥余热,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为止。

  人物名片

  杨希聪

  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曾任厦门市思明区环境卫生管理站副站长,厦门市残联理事长、党组书记,现任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1979年被授予厦门市及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1982年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1983年被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声音

  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一个能够感受社会日新月异变化,能够释放自己的热情与能量的时代。改革开放40年,造就了一大批引路人,造就了一大批在岗位上发光发亮的人,他们的奉献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同样,他们的精神也在不断鞭策大家向前。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每个人都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件事情。期待残疾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全市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吴小汉

  市场和事佬 不遗余力调解纠纷

  

吴小汉(右)经常与市场里的商户沟通交流。

  开禾市场是厦门老城区最大的海鲜农贸市场。从1985年起,来自漳浦的吴小汉就在这里扎根卖海鲜,是这里最早的商户之一。

  33年来,没人比吴小汉更熟悉市场的边边角角。现在,开禾市场有213家商户,哪家的海鲜好、今天谁家没出摊,他知道;商户之间、商户和顾客之间、商户和房东之间,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他来当“和事佬”;维护市场治安、当消防员灭火,他也管。

  好管闲事

  每天至少在市场巡逻两趟

  2014年5月,鹭江街道接手整治市场,为了配合市场管理,商家通过推选,成立开禾市场自治小组。同年12月,开禾市场调委会正式成立,这也是全市第一个建立在农贸市场的行业性调委会。2016年5月,小汉调解工作室成立。作为市场里的老人,吴小汉自然而然地成为商家推选的“当家人”“和事佬”。

  每天,吴小汉至少要在市场巡逻两趟,发现纠纷就及时介入调解,同时也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倡导诚信经营、依法维权。自开禾市场调委会成立以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0多起,虽然事情大多很小、很琐碎,但市场氛围更和谐了。在他们的努力下,商家的法律意识也逐渐提高,涉及到几元钱的纠葛,大家也都不太计较,以和为贵。市场秩序好了,客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吴小汉还是省见义勇为模范、市十大平民英雄。2015年2月,市场内一家烤鸭店突然着火,两个大炉子烧得通红,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大家都惊慌地往外跑,而吴小汉却抄起灭火器冲了进去。整整用了4瓶灭火器,火才被扑灭。

  后来,思明区授予他“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奖励2000元。他把这笔钱拿了出来,作为市场自治小组的办公经费。

  集思广益

  带领商家维护市场和谐

  吴小汉每天早出晚归,戴上红袖标,当起市场管理员。从厦禾路到开元路,700多米长的路,他每天至少要走两三趟。

  自2016年5月17日开禾市场工会成立以来,他还经常组织市场中一些热心的工会会员们聚集在一起,商讨市场自治的新模式。大家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共同为维护市场和谐稳定而努力。

  今年3月12日下午,开禾市场联合工会组织的海鲜竞技大比拼活动在鹭江文化公园举办,12名海鲜达人现场切磋技艺。活动深受广大员工们的欢迎,让大家在点点滴滴中感受到工会大家庭的温暖。

  在吴小汉的带领下,开禾市场联合工会会员们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巡查开禾市场治安秩序,为开禾市场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市场的秩序好,商家买卖也更注重文明守法,来的客人自然也日益增多。 “如今,平日的人流有七八万,到了节日期间,人流量更是超过十万。特别是这几年农历腊月廿七到大年三十,仅4天时间,人流量差不多就有上百万。特别是2015年春节期间,没有一起报警,这是这么多年头一回。”这样安定和谐的局面,吴小汉和他的自治小组、工会会员们功不可没。

  多年来,有人说他爱管闲事,有人说他傻,但吴小汉却说,如果谁都不管,市场乱了,大家都赚不到钱。“从14岁来厦门做海鲜生意,到现在儿女独立并且工作赚钱,幸福感满满。”吴小汉说,“我很感恩能有这样的日子,所以现在就做些我能做到的事,回报社会。”

  人物名片

  吴小汉

  1969年出生。先后担任开禾市场自治小组组长、开禾市场调委会主任、思明区开禾市场联合工会主席,获评厦门市劳动模范。先后荣获福建省人民司法调解先进个人、厦门市十大平民英雄,2016年荣获省、市、区“见义勇为”称号。

  声音

  家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菜篮子”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指数。透过一个小小的市场,真实记录了百姓生活的改善,反映了改革开放厦门的巨大变化。八市是厦门老市场发展的缩影,现在已经成为厦门最有名的零售市场。作为市场的“和事佬”,看到这样一个和谐兴旺的市场,它是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市场如此,更何况是厦门这座宜居城市的变化呢!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心里也觉得暖暖的。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