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 正文

集美区:百姓宣讲员深入基层讲发展说变化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18-11-23

  安仁社区居民聆听宣讲。

  农民出身的他,年过半百自学电脑和相机拍摄宣讲素材,受到村民欢迎;另一个他,作为老记者常年扛着相机奔走在大街小巷,记录集美改革开放的轨迹……

  本期集美区百姓宣讲员故事,出场的是两位同龄老人——灌口镇上塘村原支部书记林和兴和《集美报》原总编王文津。尽管已退休多年,但他们坚持发挥余热,为群众送去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集美故事会”,受到群众欢迎。

  敬业老记者  用照片带您看集美新城“蝶变”

  王文津宣讲集美新城建设成果。

  “杏林湾畔众人铲起黄土,拉开了集美新城建设的时代大幕。”这是2010年2月25日,王文津在集美新城奠基仪式上拍下的一幕。8年后,这张照片出现在“讲述集美40年”宣讲现场,向大家讲述集美新城建设的“前因后果”。

  “镜头是我的第三只眼睛。”67岁的王文津曾是《集美报》总编,从1991年开始扛着照相机走遍了集美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记录下这里发展的点滴故事。7年前退休后,王文津笔耕不辍,继续从事地方文献工作。“这些年里,我的照相机从胶片机更换到数码机,拍的照片有几十万张。”王文津说。

  作为一名老媒体人,王文津以记者的独特视角,见证了包括集美北部新城兴起、台商投资区建成、集美新城崛起在内的集美区重大变化。在他看来,集美新城蜕变当属其中最生动的故事。

  “8年时间里,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50平方公里的产城融合的集美新城,谱写了又一曲春天的故事。”当集美区百姓宣讲团找到王文津,他当即决定以《又一个春天的故事》为题讲集美新城的“蝶变”历程。

  有几十万张的图片打底,宣讲的素材自然不愁。在厦门十中宣讲专场,当王文津拿出几张软件园三期的俯瞰图,说这里面有约1600家注册企业,在场听众都瞪大了眼睛表示难以置信。接着,王文津告诉大家,正是有产业的强大支撑,集美新城才能有业可就,从而聚集众多的人气、商气。

  在从事宣传工作的几十年里,王文津练就好口才,即便是脱稿,新城的各方面发展成果也能信手拈来。他深谙传播之道,擅长从百姓身边熟悉的事物切入讲故事,时不时抛出几句“土话”,与听众互动调动气氛,受到群众的欢迎。上周的上头亭社区专场结束,一个居民主动加了王文津的微信,说:“以后有空要多来我们社区讲故事,我们都非常乐意听您讲课。”

  时髦老书记  会做PPT,宣讲常用流行词句

  林和兴在安仁社区宣讲集美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宣讲要掌握‘群众语言’,从接近群众生活的本地事情出发。”67岁的林和兴曾在灌口镇上塘村当了18年的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从2001年起坚持用最朴实的话语,宣讲各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被集美人誉为“农民教授”。今年,他再次被集美区百姓宣讲团选中,讲述集美改革开放、生态文明建设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农村里谁家有台电脑都是稀奇事。而林和兴在1998年就开始接触计算机,2000年自费购置了一台索尼卡片相机,自己摸索着使用。“镇里的大事小事,我都去拍,然后拿到村里放映、宣讲。农民兄弟看到自己的镜头很高兴。”十几年过去,林和兴的卡片机更新换代成了单反相机,拍摄的素材装满3个移动硬盘。他自豪地说:“很多部门都找我要图片呢。”

  当时,年过半百的林和兴自学用电脑和相机,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即便是现在,微信、微博等最时髦的社交媒体,花甲之年的他也用得很溜,成为村里的“数码方向标”。

  林和兴宣讲用的PPT都是自己制作,其中的素材,大多是来自于自己近30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常年拍摄的积累。在本轮“大宣讲”中,林和兴以《绿水青山留住乡愁》为主题的PPT里,提到了集美区田李溪、东李溪流域整治成果,用到的照片就是他2015年和2017年拍摄的对比图。“三年前河岸杂草丛生,无路可走,我拨开层层野草去拍照,把相机的遮光罩都刮掉了。”林和兴说。

  林和兴的宣讲用语也很时髦。“躺着也中枪”“全都是套路”等流行词句,他总能很快学会,并在宣讲中用上。林和兴说,在年轻人、外来人口多的地方,时髦话最受用;而在农村,就要用最简单的闽南话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

  有些人认为,买得起电脑和这么多相机的林和兴一定是个“土豪”。事实上,在村民都盖起了几层“小洋房”的时候,林和兴住的还是平房。厨房是纤维瓦盖的屋顶,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别人都说,你把钱都花在宣传党和政府工作上,吃不吃亏?我说不吃亏,现在党和政府都找我宣讲,我很有成就感。”林和兴说。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