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 正文

交通大提升 建设国际性综合枢纽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21-01-19

  海新路与疏港通道立交工程已于去年实现主线通车,进一步完善我市交通路网。(本报记者 王协云 航拍器摄)

  本报记者 徐景明

  近一段时间天气虽然寒冷,但降雨较少,这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良机。跨岛交通、轨道交通、路网建设、慢行系统和停车泊位……诸如此类的“为民办实事”交通建设项目,在岛内外正如火如荼地加速推进。

  在海沧区,一条疏港通道正在凿隧、架桥。“你看,为了在地图上拉直这条通道,我们建设了多座隧道、桥梁,使车流无须绕行。”在项目现场,中铁12局项目经理黄建国指着繁忙的施工现场告诉记者,“疏港通道直接连接第二西通道和厦沙高速,未来岛内驱车去安溪等地,可节省20分钟车程。”

  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的建设也在快马加鞭。这几天,厦门路桥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王学斌正在忙着安排今年春节期间的工作。他说,项目已进入冲刺阶段,计划年内通车。为此,春节期间至少有200多名外地员工留厦拼抢进度,“我们计划只在除夕休息一下,其他时间保持24小时不间断施工。”

  在厦门大桥“四改六”改造提升现场,原本大桥中间的绿化带已经完全拆除。工人们乘坐检测车辆,对大桥的各个部位开展详细“体检”。他们说,通过这次改造提升,要让使用了30年的厦门大桥“强身健骨”,让它以更强的通行能力、更好的“健康状态”继续服务跨岛发展。

  轨道交通到底好不好?数字中有答案:地铁1号线开通初期,日客流量10万人次;如今地铁1号线和地铁2号线协同发力,日客流量已超40万人次,直线拉升了城市承载力。目前,轨道交通3号线也进入“白热化”建设阶段,本月底,地铁列车有望上线“试跑”。

  更多的民生交通工程,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润物细无声”般的变化。比如,市交通大提升专项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去年在岛内新增停车泊位1865个、在岛外新增2083个,“虽然厦门的机动车保有量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停车难’还是得到了一定缓解。”该负责人说。

  从承担滚滚车流的“大动脉”,到市民休闲、散步的健康步道,这些成就,正是2020年的《厦门市为民办实事计划》在“推行交通畅行工程,解决居民出行难题”方面的真实写照。

  【建议】

  优化“两层网络” 完善“三个体系”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诸多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快速推进,表明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市政协委员、市交通运输党工委书记、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文杰说,去年,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部署,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126个交通大提升项目完成投资227.3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5%,成效显著。

  王文杰说,未来五年,我市将加快“五中心一基地”建设,这为交通运输部门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按照计划,交通运输部门将着力巩固“一座枢纽”,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化“两层网络”,即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城市高品质交通网络;完善“三个体系”,即人民满意的现代运输服务体系、全国领先的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和保障有力的交通行业治理体系。

  有大开大合的建设,更有局部细节提升。市政协委员、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火灶将目光放在了机场交通系统配套接驳方面。“随着我市在建的第二东、西通道进展顺利以及厦门大桥改造提升,要尽早考虑现有成功大道的改造或者分流,避免这条主动脉的拥堵,缓解厦门机场周边的交通压力。”他这样表示。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