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志愿者陈玉卿服务社区十余载

来源:厦门晚报发布于:2017-03-07

  

■陈玉卿在环保菜园帮老外浇水。

  在小区里,见到老外,陈玉卿常会主动打招呼:“Hi,早上好!”老外也会热情地回应:“阿姨好!”

  今年63岁的陈玉卿是官任社区的居民,也是一名服务社区十余载的志愿者。社区里境外人士聚集,有什么需要她也都主动帮助。老外们不论男女老少,见到她都热情地叫她“阿姨!”

  文/图 记者 戴懿 实习生 陈鹏程

  通讯员 洪瑞莲

  每周整理居民送来的旧衣服 义卖帮扶困难群体

  退休后,陈玉卿成了照顾孙子生活起居的“孙经理”。不过,她的热情并不只在孙子身上。2005年,刚到厦门时她就主动来到社区成为一名志愿者。计生工作、退休党员工作、“洁净家园”行动……处处都能见到她的身影。

  有一次,社区组织退休老人们到漳浦游玩,她提前在微信群里发通知,没有微信的老人,她还挨个打电话。确认人员,预订车辆,还要砍价、买保险,活动顺利的背后,是她辛苦的付出。

  社区里设置了旧衣回收点,每周陈玉卿都要把居民送来的衣服进行整理,并在社区每个月举行的“跳蚤市场”上义卖,所得善款都用于帮助社区的困难群体。有居民搬家时,往往会送来一些带不走的物品,有锅碗瓢盆、玩具甚至工艺品。工艺品类,陈玉卿都要登记好,再用于义卖;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她会送到有需要的居民家中。

  手把手教老外包饺子 关心哭泣的外国女孩

  随着社区引入社工服务境外人士,陈玉卿跟老外接触的机会也多了。她说,总觉得老外在异乡不容易,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她几乎每天都到社区的“境外人士之家”,有什么需要就帮什么。

  她笑着说,一开始不好意思和老外打招呼,也不知道该怎么打招呼,但因为经常和社工一起开展活动,熟悉了之后,老外们都热情地喊“阿姨!”她也逐渐“放开”了,见到老外都主动打招呼。

  不会英语,并不阻碍她帮助老外。她笑着说,很多外国人也会说些中文啊!她所住的小区里也住着不少老外,她常常“随手”提供帮助。电梯里遇到波兰女孩歪着脖子,陈玉卿就问她怎么回事。女孩说,落枕了,不知道去哪看。陈玉卿推荐她去中医推拿。一名德国退休老师觉得皮肤不舒服,陈玉卿拿出了自家的芦荟膏送给了她。前几天晚上,她正在厨房忙活,儿子回家说楼下有个外国女孩在哭,陈玉卿担心她遇到什么难题,立刻关火下楼。找不到女孩,一问保安得知女孩已经回家她才放心。

  春节前,社工组织境外人士一起包饺子。陈玉卿招呼几位老年志愿者帮忙,有的买菜,有的洗菜,有的擀皮。他们还手把手教老外包饺子,体验中国传统的文化。每次组织活动,陈玉卿几乎都全程参与,还帮着拍照。为了拍出好照片,她还特意让儿子为她买了一台新的智能手机。

  带着孙子一起服务社区

  没时间旅游一样很开心

  去年,社区在居委会的天台开辟了一个环保种植菜园,中外家庭共同认领菜地,还组建了一个环保种植的微信群。从那时起,她又成了菜园的一名志愿者。有人想要到菜园,在群里说一声,她就来开门。每天,她都要到菜园看看,将家里的厨余带到菜地里沤肥,还帮着除虫、驱鸟。春节的时候,老外们都带着孩子回国或者去旅游,她又主动承担起浇水的任务,还拍照发到微信群,让老外们看看自己的菜长得好,他们在外也更放心。

  在微信里,有的老外用英文发来信息,她看不懂,就用手机软件翻译,或者叫孙子当翻译,再帮她把中文翻译成英文回复到群里。热衷社区服务的她,时常带着孙子一起参加,儿子也十分支持。

  社区里不少老人外出旅游,儿子问她:“你怎么不去旅游?”她说:“放不下,走不开。”为了服务社区,她放弃了不少兴趣爱好,各种兴趣班的活动也很少参加。但是她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充实,每天都有事情做,虽然都是些很平常的事,但她很开心。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