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十大“新乡贤” 个个德才不一般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20-01-17

厦门市首届“新乡贤”代表获颁荣誉证书。

  历时三个多月的厦门市首届“新乡贤”推选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1月15日,在2020年厦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推选结果正式公布,林良菽等10人获评厦门市首届“新乡贤”,郑庆贺等8人荣获厦门市首届“新乡贤”提名奖。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德行才干,将在广大乡村群众中树立起一面旗帜,为弘扬文明乡风、激活乡村发展注入力量。

  厦门市首届“新乡贤”推选活动由市委文明办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厦门日报社承办,旨在全市范围内选树一批德高望重、带头发展,凝聚人心、造福桑梓,明礼诚信、孝善齐家的“新乡贤”,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农村文明程度,带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接下来,活动主办方将在全市广泛开展“新乡贤”学习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新乡贤”、学习“新乡贤”的氛围,掀起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热潮。

  林良菽(翔安区内厝镇莲塘村):

  演绎新侠义 传承“宋江阵”

  莲塘村的孩子们管林良菽叫“师爷”,老人们竖起大拇指称他为“乐侠”。在20年前,莲塘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垃圾堆积,环境脏乱,彼时事业刚有起色的林良菽主动找到村两委,个人倾资250万元,亲自组织和带领乡亲打响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第一炮。他在2010年创办了两个公益敬老食堂,让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每天在这免费享用三餐。但林良菽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身份,是文化传播者。作为闽南传统戏种之一的“宋江阵”曾一度濒临失传,十年前,林良菽配合翔安区委宣传部开始重组翔安“宋江阵”队伍,成立翔安区“宋江阵”文化研究会,先后5次带领翔安特色“宋江阵”队伍赴台交流。如今,莲塘村“宋江阵”已是翔安区本土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林良菽说,他想把翔安的“宋江阵”从海峡两岸的舞台推向全世界,让中华文化的这一瑰宝永远地闪耀下去。

  刘水在(同安区祥平街道瑶头村):

  重教育兴水利 乡亲的贴心人

  刘水在曾任原同安县县长、厦门市水利局局长等职务。1999年厦门遭遇特大台风,很多海堤都受到冲击,严重影响村民生产作业。2000年,全市决心打好九大海堤突击战。为了给家乡瑶头村修好海堤,刘水在做了大量调研,多次回到家乡跟老乡攀谈,他提交给瑶头村修建海堤的提案,获得立项。后来在海堤的修建施工过程中,他还多次去现场检查,严把质量关。他还推动了同安城南洪涝问题的解决。当时,同安城南是开发区,很多外资企业在那里,因那一片的排水系统不好,企业经常被淹。为了让企业安心扎根,刘水在多次调研,主导并成功修建了排洪渠,解决了城南的洪涝问题。刘水在心系教育,曾积极推动瑶头小学的兴建。2004年,他带头捐款,召集在厦工作的瑶头村人集资成立了瑶头教育促进会,奖励瑶头村优秀学子。刘水在还非常关注涉台文物的保护,在他的呼吁下,大元殿在1991年被当时的县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王瑞祥(集美区侨英街道凤林美社区):

  不忘来时路 回馈乡亲情

  厦门市味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瑞祥是从凤林美社区(原凤林村)走出来的民营企业家。从凤林村口的一间小店,到厦门岛外最大的餐饮连锁企业,王瑞祥的事业越做越大,但始终不变的是他那颗孝老爱亲、知恩图报的心。早在2003年,味友还“蜗居”在凤林村时,王瑞祥就开始资助村里的老人协会。每逢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王瑞祥都会带着员工,提上店里的手工面线、食用油等,慰问老人协会的长辈们。他慷慨解囊,连续十几年参加市属各慈善机构组织的向困难户赠送“年夜饭”的活动。他济危助困的范围还延伸到2000公里外的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支援当地的学校建设。在集美区,他资助了许多贫困生,却不愿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奖助学金。“哪里有需要,我就帮助到哪里。”王瑞祥说,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改革开放,作为企业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来回馈社会。

  林德时(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

  推广闽南童玩 保护古驿文化

  75岁的林德时被人们称为“老顽童”,他会制作一百多种童玩游戏,这些传统的玩具在现代社会已很少有人会玩,更别说制作。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保存闽南童玩文化,2005年,林德时决定把这些童玩游戏编写成书。他拿着笔记本几乎跑遍灌口,用了三个月时间,集齐了183种闽南童玩的制作方法,编写了《闽南童玩趣话》《闽南童玩童乐》等书。十几年来,林德时经常深入学校、农村推广闽南童玩,2009年他被评为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闽南童玩代表性传承人。林德时是土生土长的灌口镇深青村人,这些年,他还致力于挖掘深青文化。他买来傻瓜相机,探访深青桥、深青古驿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深青地标”,留下珍贵史料;他采访村里的老人,收集到许多民间故事,并查阅地方志等史料,把深青村的前世今生了解得清清楚楚,写出《深青古驿古镇史话》《安仁里的民间故事文集》《深青古驿》等书籍。

  庄友贤(海沧区新阳街道湖头村):

  民俗“活字典” 移风易俗先锋

  79岁的庄友贤是海沧区理论宣讲轻骑兵的一员,也是海沧的草根“民星”。2001年退休后回到村里,他发挥余热,为优良家风家训传承积极奔走,被村民称为乡风民俗的活字典。“仁、义、礼、智、孝、勤”的故事,他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庄友贤说,家风家训是先辈留下来的瑰宝,金银财物远不如这些优良传统有意义。每一年,他都会在书写宗祠祭文时“大张旗鼓”地把家风家训摆在最前面。他参与家族宗祠修葺,整理族谱,研读庄氏家训,每每遇到乡土文化和民间节庆仪式的问题,人们总是第一个想到他。庄友贤还是“移风易俗”的倡导和践行者,为了推动这项工作,他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最终得到村民的理解,并在街道和社区的共同支持下,制订了移风易俗的乡风民约。在他的倡议和带头下,新阳一农、祥露等地取消了一些不良的风俗,把节省下来的费用用于设立教育基金、老年活动基金,造福村民。

  黄毓森(翔安区内厝镇黄厝村):

  帮就业促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

  黄毓森幼年时随工作调动的父亲离开了翔安黄厝村,但他始终牵挂着家乡,在成年创业后又回到翔安支持家乡发展。2012年,翔安新城建设启动加速度,如何帮助被征地农民和退养渔民转产转业是一项急需解决的民生工程。黄毓森想尽办法,在翔安区人社局等部门的支持下,打造了“92580就业我帮您”服务平台,找企业、发信息,帮助农民找工作。从送就业开始,他将“我帮您”公益不断延伸到送文化、送服务等更广的领域,在2015年牵头组建了翔安区92580志愿者联盟,开展“就业、幸福、应急、老弱、健康、文化、助学、环卫”八个主题的“我帮您”志愿服务活动。2018年,厦门吹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黄毓森主动请缨回到黄厝村支持这项工作。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黄厝村建立了繁星基地,又成立黄厝文化产业园,盘活村里资源,吸引文创青年来此创业,目前有约20家文创企业扎根,使黄厝村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精品村。

  卓火其(同安区新民镇土楼村):

  帮扶贫困学子 善解邻里纠纷

  退休前,卓火其是同安凤南中心小学的老师;退休后,他受同安区关工委新民镇党委返聘,帮扶贫困学子。虽已记不清帮扶多少学子,但一提起他们中哪一位的名字,他(她)的高考成绩、录取的学校专业,卓火其都如数家珍。土楼村的吕同学在高考中取得了673分的成绩,由于母亲病逝,家里拿不出学费。得知消息后,卓火其先后5次上门家访,并筹措5.2万元善款,帮助他“敲”开了浙江大学的大门。身患重疾的小陈带病上考场,被厦门大学录取。高额医疗费已让他家不堪重负,关键时刻,卓火其发动社会力量募集善款,帮助小陈圆了大学梦……他每年都自掏腰包捐助贫困学子,数十年来,捐资数额已达十多万元。除了走家入户、帮扶贫困学子外,年过七旬的卓火其还发挥余热,帮着乡亲们教育后进生、化解家庭矛盾。因为能说会道,善于解决问题,大家都喜欢喊卓火其“土楼村的外交官”。

  周育辉(集美区灌口镇安仁社区):

  以诚立身创业 倡导爱心善举

  许多人熟悉周育辉,是因为他做过的一件“傻事”。为还早年做生意时未付清的220元货款,他费尽周折寻找当年那位生意伙伴,时隔26年后终于把这笔账还上。因为这件事,他曾获“2015感动厦门十大人物”提名奖。周育辉诚实守信,热情仗义,1989年灌口个协换届时,广大个体户推选他担任会长。三十年间,灌口的个体户从540多户增长到4千多户,每一次灌口个协换届选举,他都高票当选。1997年,灌口有一段时间社会治安较差,灌口老街经常发生盗窃事件,周育辉组织成立灌口个协义务巡逻队。他组织灌口的个体户一起做公益,带头捐款资助本地和外地贫困生求学,参与组建了“灌口教育发展促进会”;2015年,市委文明办与厦门日报发起环卫工人“爱心饮水站”征集活动,他第一时间响应,推动灌口个协和灌口环卫站签订了《关爱环卫工人共建协议》。如今,礼遇环卫工的好风气在灌口蔚然成风。

  郑瑞勇(翔安区大嶝街道田墘社区):

  创办希元书院 打造文化社区

  作为第一批走出大嶝的人,郑瑞勇想用自己一路走来的学习感受带动居民,营造更好的读书文化。2011年,他建起厦门市第一家由个人出资创办的书院,并以明朝对大嶝岛有思想教化、环境治理之功的理学名宦林希元来命名。近年来,希元书院通过名家讲堂、图书阅览、书画展览、美术创作、艺术沙龙、书画笔会等,为田墘社区居民搭建文化艺术分享交流平台,并延伸出“林希元文化节”,已成功举办5届,进一步促进当地居民开展全民阅读,弘扬书香文化,吸引不少文化名人、海内外乡贤慕名而来。希元书院还与金门县燕南书院、南安市鼓山书苑、晋江市灵水社区结盟共建;与驻军部队共建“英雄三岛双拥文化园”,打造开放性的文化场所。如今,“希元精神”已渐渐渗透到居民的生活当中,社区居民自发成立“书香田墘”志愿者队伍,义务管理书院,社区变得更有书香韵味。

  邱正自(海沧区新阳街道新垵村):

  带领村里老人 安享幸福晚年

  邱正自已有94岁高龄。他1986年退休,本可以享清福,但当1994年新垵村老人协会成立时,村里推荐他当副会长,他二话不说就接下任务。当时,新垵村的老人既没有活动场所,也缺乏文体活动。上任后,邱正自想方设法改变这一面貌。喜欢打门球的他首先组织门球队,受到村里老人的欢迎。他根据老年人的兴趣,陆续组建了妇女健身队、乒乓球队等。为了让老人就近参加文体活动,他想出将新垵村划为五个片区,利用庵庙、戏台设立老人活动室的好点子。在他的推动下,2017年新垵村老人活动中心立项,他经常往区政府或街道、村委会跑,筹措经费推进工程建设。邱正自不辞辛劳地为村里的老年事业奉献,一干就是25年,直到2019年才安心地又一次光荣“退休”。但他表示,作为村中的长者,向身边人宣传新思想,带头倡导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这份职责他会一直担下去。

  【市首届“新乡贤”】

  ●林良菽(翔安区内厝镇莲塘村)

  ●王瑞祥(集美区侨英街道凤林美社区)

  ●庄友贤(海沧区新阳街道湖头村)

  ●卓火其(同安区新民镇土楼村)

  ●郑瑞勇(翔安区大嶝街道田墘社区)

  ●刘水在(同安区祥平街道瑶头村)

  ●林德时(集美区灌口镇深青村)

  ●黄毓森(翔安区内厝镇黄厝村)

  ●周育辉(集美区灌口镇安仁社区)

  ●邱正自(海沧区新阳街道新垵村)

  【市首届“新乡贤”提名奖】

  ●张文才(海沧区嵩屿街道鳌冠社区)

  ●郑庆贺(海沧区东孚街道天竺社区)

  ●陈建设(同安区祥平街道阳翟社区)

  ●张高梁(同安区新民镇土楼村)

  ●廖荣凤(同安区大同街道凤山社区)

  ●徐晓南(同安区大同街道北门社区)

  ●陈剑基(翔安区马巷镇友民社区)

  ●陈重哲(翔安区新圩镇云头村)

  【评审】

  “新乡贤”要具有影响力带动力

  厦门市首届“新乡贤”的推选由各区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评审三个环节构成。为保证推选活动的公开公正、专业严谨,在网络投票环节结束后,2019年12月13日主办单位召开了评审会。

  18位候选人个个优秀,谁能当选厦门市首届“新乡贤”?评委们经过热烈的讨论、评点,认为 “新乡贤”不能只是“一般的好人”,他的身上要有与众不同的闪光点,他的所作所为要有现实影响力、带动力。

  专家评委、厦门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林志成在点评中指出:“好人好事是‘新乡贤’的基本底色,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树立的典型要有一定的示范性、引导性。”专家评委、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知报》总编辑、新闻媒体社会监督员李珊表示,要让“新乡贤”在特区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比如候选人周育辉,他身上的诚信品质非常可贵,值得我们去大力倡导。”专家评委、市委讲师团综合科科长蔡岩峰认为,要从时代性、代表性、说服力、影响力四个维度来考量,选出最名副其实的“新乡贤”。

  【背景】

  厦门首届“新乡贤”是如何推选出的?

  厦门首届“新乡贤”推选活动由市委文明办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厦门日报承办,2019年9月18日正式启动,在厦门日报刊出活动消息,面向全市征集人选。

  经过历时近2个月的各村(居)推选,镇(街)初审、公示及各区相关部门认真把关、遴选,共推出18位厦门市首届“新乡贤”候选人。由厦门日报派出骨干记者深入采访,挖掘典型事迹,持续进行报道。

  2019年11月27日—12月6日,主办方启动厦门首届“新乡贤”推选活动网络投票环节。投票结束后,根据候选人得票情况,列出得票名次,提请专家评审小组进行评定。根据网络投票情况,综合专家评审意见,最后确定 10位厦门市首届“新乡贤”和8位厦门市首届“新乡贤”提名奖。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