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如一守初心 拨云见日现“曙光”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20-07-14

  曙光救援队正在运送受灾群众到安全地带。  (本版图/曙光救援队 提供)

  ▲王刚(中)正在救助受灾群众。

  本报记者  叶舒扬

  此时此刻,我国南方正面临洪灾考验,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昨日凌晨5时,记者打开朋友圈,厦门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发布了所在位置——江西鄱阳,他正带队冲在抗洪抢险第一线。

  “做事纯粹、用心纯净、守望相助、互助友爱”,这是厦门曙光救援队成立至今的建队原则。2014年6月1日,十几位长期专注于专业公益救援的热心人士筹备组建了这支队伍,由王刚担任队长。在湖里区委区政府的帮助下,曙光救援队在湖里区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并以此为驻地生根发芽。

  “携众所托,八方救难,霜雪困苦,初心不改”——这是王刚的坚持,是曙光的承诺。如今,曙光“承包”了湖里区海域的安全巡逻,并积极开展减防灾教育活动,用爱心树立起厦门民间救援的一面旗帜。每当湖里区海域出现灾情险情,曙光救援队都会第一时间参与其中,并将湖里区作为重点防灾备灾地点,增强了湖里区的应急救援能力。1000多名正式队员和服务志愿者,正团结在曙光的旗帜下,时刻准备冲在救援第一线。

  八方救难

  平均19小时执行一次任务

  在哪里可以见到王刚?可以见到属于曙光的那一抹“蓝色”?

  有人说,在人来车往的大桥上,可以找到王刚。一天下午,因腿伤还拄着双拐的他艰难走上海沧大桥,劝说一名欲轻生的男子。经过了两个小时的对话,王刚抓住了男子的手,把他从栏杆外抱了回来,失去重心的王刚重重向后倒去……

  有人说,在湍急的浪涌中,可以找到王刚。一次,有位年轻的父亲带着一个才出生20多天的小婴儿跳桥。接到求助的王刚立即带队火速到达现场。估算落水位置、避开险流暗礁、克服天气困难,王刚和队员们在水中连续搜索了八个多小时,直到次日凌晨3点半,搜索任务才宣告结束。

  还有人说,在地势险峻的山崖上,也可以找到王刚。有一天,接到群众委托,王刚和队员在仙岳山一处悬崖平台上,找到了一名轻生男子。因为缺少进食、又服用了过量安眠药,男子难以行动,王刚和队员用担架搬运男子,用了一个小时将男子安全送下山……

  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需要,王刚和曙光救援队就在哪里!关注王刚的人都知道,他发的朋友圈内容只有四类——救援信息发布、执行救援任务、开设救援课程、高危区域巡逻。今年以来,他已带队执行至少300次救援任务,平均每年要执行700次任务,平均19小时出队一次。柬埔寨排雷、尼泊尔和厄瓜多尔地震救援、缅甸人道救助,都有王刚的身影。

  携众所托

  万名市民募集60多万善款

  7月1日,王刚经历了三件事。

  一名12岁的小朋友来到曙光救援队基地,用自己攒的零花钱,给队员们买了1000斤大米;一位茶叶连锁店老板号召旗下所有分店,免费向曙光队员提供休息场所和茶点;87岁高龄的老党员王丽华,捐赠了10099元,这是她连续第三年捐款给曙光救援队。

  当天,王刚的眼眶泛红,不停地说着感谢。他说,自己和队员决定把王丽华的捐款以一名老党员的名义转赠出去,让这份爱心不断传承。

  曙光和王丽华的缘分,始于三年前。那一年的6月,一条“众筹”信息在厦门人的朋友圈扩散,一直以来无偿向社会提供援助的曙光救援队公开财务报表,向社会发出求助。长期以来,曙光都没有稳定的开支来源——在最困难的时候,曙光救援队的银行账户里只剩下12971.05元,最多只够执行三次任务。

  “山穷水尽”的王刚不得已发起了众筹,他希望能筹集65万元坚持到第二年的4月。结果,众筹的第一天,就收到了38万元的募捐款;一周后,募捐额达到65万元。一万多名热心市民慷慨解囊,爱心汇成暖流。这其中,就有王丽华捐赠的10066元。

  “老百姓就是我们的依靠!”王刚深知,每一笔捐款、每一声问候,都是群众对曙光的信任。曙光坚持定期公开账目,自觉接受监督,合理安排好每一笔开支。

  初心不改

  专业化支撑高效救援

  车辆事故救援演练,三分钟撑车、五分钟拆门,一发现队友有危险随时喊停;海上应急演练,无人机首先抵达现场上方,经过空中研判后,两艘冲锋舟立即出动进行救援——在曙光救援队的日常演练中,王刚对队员们都提出了高要求。

  “只有专业技能和经验兼备,才能有效地帮助别人并保护自己。”王刚说,曙光救援队在建队初期就认准一个方向——走专业化队伍的道路。在他看来,也只有以专业化为依托,才能真正撑起义务救援的爱心之举。

  行进在专业化的道路上,王刚曾有过“九死一生”的教训——参与九寨沟地震救援中,曙光所用车辆刹车失灵,险些翻车坠入悬崖,暴露出了设备落后的问题。通过众筹,王刚购置了三辆新救援车,4S店负责人听说是曙光下单,第一时间联系厂家为曙光争取优惠。

  如今,在曙光救援队位于湖里区的驻地,高速快艇、冲锋舟、卫星通信、声呐、高空绳索、建筑坍塌救援套件、自循环水下呼吸器、照明救援无人机、遥控救生机器人在内的高科技先进装备一应俱全。在参加救援任务之余,王刚也不忘以普及减防灾知识为使命,向广大市民传授自救互救技能。

  在曙光救援队基地,除了各类装备和物资,就是挂在车库顶上、密密麻麻近百条锦旗。记者采访期间,面对这些荣誉和肯定,王刚和队员们没有过多回忆过去的成绩。“我们从不沉醉荣誉,只是时刻做好准备,前往下一次任务的现场。”王刚说。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