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 | 永定红色故事:“飞毛腿司令”熊兆仁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20-06-05

上个世纪50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渡江侦察记》讲述了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连长领导的江南游击队掩护解放军渡江的故事。电影中那支英勇部队最高领导者的原型就是开国少将熊兆仁。

1912年10月,熊兆仁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雷镇修竹岐村的一个贫农家庭。他1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岁加入共青团,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历经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功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闽西、赣南后,22岁的熊兆仁留在闽西南地区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在开展游击战的过程中,熊兆仁经常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而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只能用双腿在山间小路与敌人进行赛跑,开展转移。在穷苦农村出生的熊兆仁身手敏捷,健步如飞,常常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被战士们称作“飞毛腿司令”。

熊兆仁一生经历了无数的大小战役,但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的渡江侦察。为了响应党中央“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击破国民党自诩为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熊兆仁作为苏浙皖边区司令员,亲自指挥成立由3个侦察班组成的“先遣渡江大队”。他谨慎周密地研究侦察计划:怎么渡江?怎么收集情报?怎么配合大部队突破防线?怎么预防突发情况?……先遣大队在熊兆仁的精心指挥下,冒着枪林弹雨突破长江天堑后,在当地游击队和老百姓的配合下,迅速了解并掌握了敌军的兵力部署、编制装备、作战能力、指挥系统、炮兵阵地、舰艇活动以及地形交通等重要情况,为主力部队制订渡江作战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同时,熊兆仁指挥战士们在敌后夺阵地,占山头,烧火堆,袭击指挥所,清除了许多障碍,为大部队胜利渡江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4月20日晚,渡江战役打响,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为解放全中国赢得关键一战。

1983年,熊兆仁离休后,始终不忘老区苏区人民,他说:“没有老区人民的支持,我们的党和军队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没有老区人民的流血牺牲,就不可能有新中国的成立。我们这些老战士有责任关心老区,建设老区。”他先后帮助促成了棉花滩水电站、梅坎铁路、赣龙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为闽西老区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老区百姓亲切地称为“扶贫将军”。

2019年4月7日,熊兆仁在福州逝世,享年107岁。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