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资源优势 凝聚产业动能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21-04-25

 

 古坑三角梅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夏海滨 摄)

  古坑三角梅摆出造型。 (夏海滨 摄)

  98号民宿的户外温泉。(余雪燕 摄)

  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

  通讯员 徐陆煜 余雪燕

  以点串线,整合乡村资源;以线促面,助力环境提升;旅游发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这是同安乡村振兴动线的建设目标。

  日前,在厦门市公布新增建设的8条乡村振兴动线中,同安区新增“田洋村-竹坝片区” “莲花北高速出口-澳溪村”两条乡村振兴动线。连同去年建设的“隘头村-顶村村”“高速出口-军营、白交祠”动线,同安区一共有4条乡村振兴动线。

  昨日,记者走进同安区汀溪镇,了解该镇“隘头村-顶村村”乡村振兴动线的建设进展和成效,感受灵秀汀溪在“业兴家福村美人和”方面的强劲脉动。

  近百万销售业绩

  撑起三角梅产业

  富民强村梦

  本月初,汀溪镇古坑村三角梅基地亮相央视。高空俯瞰,镜头中,火红的三角梅与潺潺流淌的西源溪、闽南古厝群交相辉映,俨然一幅春之画卷。

  古坑“同安红”三角梅颜色艳、花朵大、花期长。近几年,乡村招引三角梅龙头企业千日红园艺公司入驻,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提升苗木培育水平,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叶赐挺是古坑村“同安红”的种植大户。他的门前院落里,摆放着数百盆三角梅,犹如小型花卉展示基地。“我们鼓励村民在家门口种植、摆放三角梅。一方面扮靓乡村,一方面有利于‘前店后场’的形成。大家可以在村民家赏花,走进三角梅基地买花。”汀溪镇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作为乡村振兴动线上的重要节点,古坑的一朵花,带动了一方产业。“今年以来,合作社、农户的三角梅销售额已达近百万元,订单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古坑村满枝红三角梅合作社负责人叶水旺透露。

  未来,产业融合之势还将更强。千日红园艺公司总经理陈伟表示:“我们将在三角梅基地的基础上,打造亲子研学基地。以‘花卉产业+乡村旅游+农业教育’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最大程度发挥企业营销的优势,发挥合作社与农户土地、劳动力的优势。”

  全域式乡村旅游

  创新特色民宿发展新模式

  围绕温泉特色,汀溪镇隘头村坤泽洋自然村做起“水文章”。

  下个月,坤泽洋的98号民宿开业将满一年。几年前,村里家家户户都通了温泉。坤泽洋村民陈小红开始思考,要怎样利用资源、打造特色,才能转产增收。于是,这家温泉民宿应运而生。

  节假日时,98号民宿的预订率通常能达到饱和。市民游客不仅能在私人泡池、户外泡池中享受纯净天然的隘头温泉,还能在民宿房间、楼顶露台一睹乡野景色,度过一段悠闲的康养时光。

  今年春节,坤泽洋的洋麻山汤泉屋开门迎客,简约的装修和室内温泉吸引不少企业、家庭前来包场。“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我们要借力动线建设,做出特色,富民强村。”隘头村党委书记刘福禄说。

  汀溪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市唯一无工业区的乡镇。发展乡村旅游,是汀溪在“百姓富”与“生态美”之间形成的有机统一。过去一年,得益于乡村振兴动线建设,隘头、古坑、顶村等乡村旅游已小有名气。

  今年以来,汀溪镇更是以隘头、顶村为基点,上下联动,整合全域资源,策划推出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和几条主题旅游线路。“随着动线建设的不断深入,汀溪乡村旅游的品牌将进一步被擦亮,辐射带动全域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汀溪镇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说。

  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拆墙透绿提升动线灵性之美

  密不透风的围墙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红砖镂空矮墙。驾车行驶在421县道上,清新质朴的农家氛围扑面而来。偶尔,路过的市民游客还能从红砖墙瞥见植物的绿。

  乡村振兴动线建设,让乡村面貌有了质的提升。421县道就是一个例子。“我们在县道两侧设置景观休息节点、海丝追梦广场,对农房庭院、边角地绿化等进行整治提升。改造后,红砖有闽南味道,镂空矮墙更显活力。”汀溪镇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和围墙一起变得“通透”的,还有村民的观念。原来,大家对拆墙透绿有一定抵触,觉得自家防盗会受影响。随着项目推进,他们渐渐改变了想法——除支持建设外,还主动清理院落堆杂,装上了木桌凳、植物盆栽等装饰。

  隘头村坤泽洋商业街的变化也有目共睹。一年前,商业街两侧分别是禽类饲养棚和铁皮店面。环境脏乱不说,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动线建设后,区镇村三级联动,通过商谈、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动商业街约5500平方米违章搭盖的拆除,整治动线沿线农房98栋。

  依照建设规划,商业街将以闽南风格为主调,改造沿线店面、车库、庭院立面,零星闲置地块、夜景设施也将同步完善。“商业街就是坤泽洋的门面。建设完成后,村民的生活环境、幸福指数会提高,市民游客对隘头、对汀溪的印象也会越来越好。”刘福禄说。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