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支农支小 乡村振兴动力澎湃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20-07-22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厦门富美乡村,图为集美许溪。(本报记者 张奇辉 航拍器摄)

  翔安区大宅社区火龙果喜获丰收。(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在厦门农商银行的协助下,昔日城中村蔡塘变身城市商业中心。(厦门农商银行 供图)

  厦门农商银行金融助理参与“重走初心之路”活动。(厦门农商银行 供图)

  文/本报记者 严明君 通讯员 杜宇飞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希望的田野上,厦门市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推动农村全面进步、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加大要素保障力度等全方面,举全市之力共建现代化富美乡村。

  以当好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为使命,厦门农商银行传承“红色农信”基因,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社区居民”宗旨,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全力满足乡村振兴各领域、各环节的金融需求。

  下阶段,该行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我市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支持实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三大主线,强化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主力军作用,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党建引领

  金融助理走村入心

  2018年,厦门农商银行莲花支行荣获中银协“最佳社会责任特殊贡献网点奖”。

  在厦门的广大乡村地区,不少村民一遇到“钱袋子”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厦门农商银行金融助理咨询。该行金融助理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肩负着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宣传员”、金融方案“策划者”等身份,成为落实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金融桥梁”。

  早在2008年,厦门农商银行党委就选派了优秀的支行行长和经验丰富的员工赴全市各区、各街道、村、社区、政府部门、共青团组织等担任金融助理,并于2013年正式形成了该行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双百工程”(即“百名基层挂职干部”和“百名金融顾问”)。

  2014年,市委组织部以文件形式肯定了厦门农商银行金融助理工作,并明确了该行金融助理的主要任务。2019年,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高度肯定厦门农商银行“双百工程”工作,并在全省农信系统推广“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实施“万名金融助理驻万村”工程,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如今,厦门农商银行已选派了309名干部员工赴319个村居、57个企事业单位挂职,覆盖全辖6个行政区、18个镇街,其中11名干部挂职厦门市8个重点项目指挥部、市财政局和市妇联,持续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输送动力。

  融入基层

  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厦门农商银行金融助理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观察员”的身份参与到乡村基层治理。

  厦门农商银行携手金莲陞高甲剧团送戏下乡。(本组图 厦门农商银行 提供)

  一直以来,厦门农商银行坚持以党建统领全局,在用心提供更好金融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主动参与到城乡社区服务和管理中,为城乡基层治理贡献农商力量。

  据了解,目前厦门农商银行各基层党支部陆续与所在社区达成了党建共建关系,如与金山派出所携手共建福建省首个警银便民服务点——“金山e站”便民服务区、与金安社区携手成立福建农信首个驻小区“金融助理工作室”——厦门市湖里区金安社区居委会金融助理工作室,同时还建立了党建联建“五个一”小区金融助理工作机制和小区党员报到机制。

  日前,全市首个多村合一的“金融助理工作室”在同安区凤南片区挂牌。有别于此前金融助理每周一天驻村部服务的模式,该工作室服务覆盖片区四村一社区共1万余居民,不仅填补了片区金融服务空白,还提高了服务频率和效率。

  在农村地区,厦门农商银行金融助理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观察员”的身份参与到乡村基层治理,以第三方身份全程观察和监督村居换届选举,协助村居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地选出优秀带头人,助推乡村治理。

  随着我市“跨岛发展”战略提速,厦门农商银行在各重点建设片区设立的“金融助理征迁服务站”和“征迁金融助理服务队”也正在发挥作用。征迁金融助理主动开展政策宣传,在做征迁村居民“协调员”“润滑剂”的同时,也为征迁村居民量身定做金融方案,做实做细服务。

  和老百姓交流,必须要用他们听得懂的、接地气的方式。该行从2016年以来还创新“金融+文化”模式,开展各类“金融及文化服务下乡进村”活动,包括与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合作宣传,有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营造讲信用、重诚信的乡村文化氛围。

  精准施策

  服务触角不断延伸

  厦门农商银行员工走街串巷开展精准建档工作。

  “早些年领社保金还要坐两个小时的车去镇上的网点,如今在村里面的便民点领就行了,特别方便。”提到厦门农商银行的惠普金融便民点,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的村民纷纷举起了大拇指。作为本地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覆盖面最广的商业银行之一,为了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做到 “金融服务不出村”,厦门农商银行在全市各个偏远乡村布设了数十个安全、无手续费的普惠金融便民点,让缺乏银行网点、自助设备的偏远地区居民和农户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金融服务,极大地便利了偏远地区客户的小额存取款业务。

  在持续多年农户建档工作的基础上,厦门农商银行启动了精准建档工作,通过走村入户、进社区、访市场等,了解客户的金融需求,采集其生产经营、家庭收支、资产负债等情况,并运用科技手段完善信用工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确保涉农金融高效投放。截至今年6月末,厦门农商银行精准建档达18.16万户,为下一步金融富民惠农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支持。

  此外,依托省联社客户信息采集系统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厦门农商银行不断夯实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等信用单位的评定与创建工作,并匹配各项金融优惠政策,提高农村信用工程的覆盖面与应用实效。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各级信用单位共计114家,有效助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信用环境进一步优化。

  扶志扶智

  落实资助育人职责

  作为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厦门农商银行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规划对接,将精准扶贫中的“扶志扶智”教育与乡村振兴的乡风文明相互配套,通过助学贷款和公益慈善双管齐下,助力精准扶贫。

  2019年,厦门农商银行与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教育资助中心密切配合,持续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为贫寒子弟的大学梦送去金融支持。“当时,我们组队到厦门各片区的部分中学举办生源地助学贷款宣讲会,为同学和老师们介绍生源地助学贷款产品政策、办理条件及相关操作流程等,并对办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出了详细说明。”参加过宣讲会的厦门农商银行业务人员告诉记者,每场宣讲会后,他们都会与师生进行深入的现场交流互动,耐心为他们答疑解惑。据了解,截至2019年末,厦门农商银行新发放了499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金额合计374万元;发放存量助学贷款共689户,贷款余额1121万元。

  与此同时,厦门农商银行还持续开展福建农信“福万通”慈善基金捐赠助学活动,每年为厦门市考取本科院校的帮扶贫困学子每人捐赠助学金5000元,至今已累计惠及600多名学子,共捐资310万元。

  因地制宜

  圆百姓安居致富梦

  利用“村改居”社区的集体预留发展用地开发建设项目,是厦门市委市政府为解决被征迁居民生活出路制定的惠民政策。近年来,厦门农商银行紧密结合辖区经济发展实际,积极为湖里区“村改居”建设创新机制模式,全力协助政府打造社区富民工程,服务“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

  去年12月,厦门农商银行成功完成了高林-金林社区发展中心第一轮放款。据了解,湖里区高林-金林社区发展中心位于金钟路以北、湖里万达广场以东,总用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将建设集商业、酒店、办公、公寓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厦门农商银行为该项目提供了总额为5.6亿元的担保贷款,分4期放贷,贷款期限10年,帮助众多被征迁户进一步实现安居梦和致富梦。

  在此之前,厦门农商银行已先后为全市首个集体商业发展用地项目——蔡塘社区发展中心、岛内最大的社区发展用地项目——枋湖社区发展中心等项目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基于对村居社区情况的深入了解,厦门农商银行协助社区,将集体用地的“黄土”变成“黄金”,既让项目得到了融资支持,也让社区居民有了稳定的租金收入,实现城市、居民和银行间的多赢格局。

  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厦门农商银行推出了“老无忧”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贷款业务,针对农村失地农民,男性60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农户群体发放该项贷款,帮助村民在向居民转型过程中实现“老有所养”。

  坚持创新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厦门农商银行重视以产品创新拓宽融资渠道,持续为厦门市及周边区域的广大农村村民、社区居民、各类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群体提供普惠、优质的金融服务,实现小微及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的监管目标。

  为配合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创业增收,该行推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贷款——“农股宝”。借款人可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作为质押并申请贷款,该行为借款人开辟绿色通道并单独安排信贷规模,还实行优惠利率。据了解,下一步该行将继续紧跟国家惠农政策,打造更多特色鲜明的创新金融产品,让更多农民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3月,厦门农商银行还成功落地了福建农信系统首笔乡村振兴社团贷款,与牵头行社龙岩市永定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联合授信5000万元,其中厦门农商银行授信4000万元,支持当地开发旅游资源、振兴乡村经济,助力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重大战略部署。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