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才:守好一扇门 温暖一座城

来源:厦门日报发布于:2020-08-27

  【名片】  林德才,湖里区民政局副局长。曾获得省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湖里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慈善工作先进个人、抗击“莫兰蒂”台风先进个人,厦门警备区三等功等荣誉。

  【声音】  面对未知凶险,每个人都会心怀恐惧,但我们仍愿意无畏逆行。我在机场分流中心的工作已经结束,但我们的“抗疫使命”仍然在继续,我也愿意继续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光与热,努力答好战疫这张试卷。

  文/ 本报记者 翁华鸿  图/ 本报记者 张江毅

  在厦门机场有这样一群人,每天24小时轮班值守,负责旅客分流、安置工作。疫情面前,他们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争当“爱心厦门”的践行者,让抵厦旅客感觉到温暖如家。林德才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8月24日,经过一段时间的居家隔离,林德才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上。回想起此前143天奋战在厦门机场启泰分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泰中心”)的日子,他说,每天都像是坐在火药桶上的灭火员,一边要缓解旅客焦虑情绪,一边要与看不见的“对手”进行决战,严密筑牢“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

  制定高效旅客分流程序

  决不让任何一个人被错误分流

  2月28日,启泰中心成立,担负着境内外航班入厦旅客的分流转送工作。截至7月27日零时,共接收境内外航班3151个、分流旅客73029名,成为全国第三大境内外旅客分流中心。

  3月19日,林德才受命担任厦门机场启泰分流服务中心工作专班第二组组长,带领专班人员分流境外航班旅客。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旅客交接、测量体温、接收核对、信息录入、交接转运、核酸检测等,让旅客在最短时间内分流离开机场。

  4月8日,启泰中心增设境内旅客分流中心。因场地有限且需要分流的境内旅客量大,如果不及时分流,会产生人员拥堵、旅客情绪波动问题。林德才又是第一时间接下任务,成了境内旅客分流中心现场总指挥。

  统筹人员培训、场地搭建、窗口分工、分流程序、数据采集等问题一一解决,怎么设置统一指挥、温馨服务、快速分流的工作机制,新的问题接踵而来。林德才直指关键问题——分流速度。利用境内分流中心已有条件,他制定出了一套高效的境内旅客分流程序。

  “分流高峰时段,机场发送旅客过于频繁。我们在现场将旅客按不同省份、不同地市分区服务,并细到按旅客转机转车预定的车票时间来分流。作为现场指挥员,我得安排工作任务、协调班组需求、关注重点旅客,及时分析掌握旅客动态信息。让分流旅客分得安全、流动顺畅的同时,我还要时刻集中精神,决不能让任何一个人被错误分流!”林德才说。

  不管多辛苦多难受

  都把旅客感受放第一位

  “林局,有旅客闹情绪,他回来见病危亲人,因没有做过核酸检测,听说做核酸要等6到8小时,心急火燎的都要直接闯出去了啊!”“林局,有位病人预约了医生,但需要做核酸。现在情绪很激动,不知要怎么办?”……在启泰中心,每天都上演着各种“状况剧”。

  “不用怕,有事找林局啊!”这句话成了现场人员一致的“口头禅”。林德才的24小时热线及那句“不用慌!我来!”也成了所有人的“定心丸”。当然,他每天说得最多的话是:“我们是旅客抵厦后的第一位家人,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很多人已经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身心俱疲,和他们交流时语气一定要温和。”

  机场专班人员24人每天24小时4班倒值守,林德才却要从第一航班跟到最后一个航班分流结束。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全副武装”下交流时需要长时间大声说话,一天下来嗓子哑了,蜷缩在防护服里的身体都能冒蒸汽了。但每次遇到情绪激动的旅客,林德才总能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劝导、安抚。

  林德才和队员们还无时无刻不把爱融入疫情防控工作,让旅客在疫情面前感受平安守护。5月12日,湖北来的赵女士因血清抗体呈弱阳性,需要到市里医院进一步复查。复查期间,林德才和防控人员轮流照顾她7岁的女儿,他还自掏腰包为小女孩购买一日三餐和零食。5月13日,复查无恙母女团圆的赵女士一家人,十分感谢机场防控人员。

  在启泰中心143天里,林德才每天结束工作回到住处经常是凌晨2点多了。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让原本体重只有140多斤的他硬是瘦了10斤。如今,他已经回到自己熟悉的办公室,也开始了正常的作息。他将工作时间的转变戏称为需要“倒时差”,并为自己曾经见证了厦门机场不一样的一面感到光荣。

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宣传处 主办

厦门网版权所有